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副产品的仓储保鲜对小气候环境因子高度敏感,合适的仓储保鲜小气候环境可以延长农副产品的储藏时间,减少销售损耗。饮品、防晒品等商品的销售受天气气候条件波动影响,根据天气气候条件变化制定仓储与销售策略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某大型超市对农副产品仓储保鲜试验和商品销售的数据分析研究,利用所选试验点所在地区:徐州、合肥、蚌埠和马鞍山气象台站常年地面观测资料的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人工小气候因素对超市仓储保鲜的影响,并分析气候因子与超市商品销售的相关性,以利于提高大型超市和物流对于货物商品的质量保证和仓位利用率。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的结果:(1)本文针对大米、蔬菜等对气候因子比较敏感的农副产品进行仓储和保鲜试验。采用散装、冷却等储藏方法进行大米仓储试验,试验利用空调控温使温度降至15℃,相对湿度达到75%时,可以大幅度延长大米的储藏时间。对于蔬菜选择生菜进行保鲜试验,结果发现:生菜在0℃下存储时间是5℃的3倍。生菜在适当的低温下贮藏,且用塑料薄膜包裹后可以减少其蒸腾作用,有利于新鲜度的保持和货架期的延长。(2)气候季节性变化对食品销售具有重要影响。在气候季节变化因素对食品销售进行关联度分析中,得出冷冻肉的销售额与月平均温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为-0.885,进一步进行数据曲线拟合得出如下方程:y=2669.2x2-3463 lx+113142,通过a=0.01的显著性检验。2008-2012年火锅食品的大体销售额呈现下降趋势,四个门店的销售额呈现出:徐州>合肥>蚌埠>马鞍山。季节中,冬季销售额最大,秋季其次,夏季最小,气温和火锅食品呈现出负相关的趋势,火锅食品1月份销售额最高达到58970.58元,7月份销售额为1132.44元出现销售低谷。(3)气温变化和饮用水的销售额呈现正相关关系,蚌埠市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7月份水的销售额135572.29元也达到最高值,将月销售额与月平均气温进行曲线拟合得出如下方程:y=-4266.42x2+57089x-83287,R=0.92通过了a=0.01的显著性检验。就区域而言,合肥地区水销售额最高,蚌埠次之,马鞍山较低。2012年白酒销售额与三个城市逐月气温的相关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徐州、蚌埠、合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7、-0.633、-0.878,表明白酒的销售额与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蚌埠、合肥通过99%的显著性检验,徐州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同年啤酒销售额与三个城市逐月气温的相关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徐州、蚌埠、合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2、0.685、0.738,表明啤酒的销售额与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性。(4)防晒品年变化销售额与日照时数呈现正相关的趋势,相关系数为0.877,达到极显著水平。护肤品的销量与相对湿度的关系,无显著的相关性。由于受商品使用特征的影响,手部护肤品年销销售额大于唇部。(5)根据对多年月平均气温与杀虫剂销售额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为0.685,相关系数为0.685,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温度与杀虫剂的正相关关系较显著,将月平均温度与销售额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方程得出y=-3883x2+49040x-61653,R=0.72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而相对湿度与销售额变化相关性不显著。销售额受温度的影响大于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