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的构建

来源 :成都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206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性中小型博物馆在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以及城市旅游文化发展中均肩负着重大使命。根据我国地方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普遍存在着展陈空间布局不合理、展陈方式落后以及无法真正体现地域文化,对观众缺乏吸引力的弊病。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而展陈空间场所精神的构建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博物馆文物展陈的设计中,场所精神的塑造赋予了观者存在于空间环境中的感觉和体验,保存了生活的真实性,给人以存在于空间中的方向感和认同感,从而将博物馆从“物质容器”向“精神容器”转化。博物馆场所精神构建的实质就是通过空间特质建立起人与场所的联系与互动,让“文物”活起来,让“背后的故事”激发起参观者、欣赏者的兴趣,从而获得对展示内容的深刻思考。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释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对象,同时结合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多方面的归纳总结,从而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法和论证框架。第二部分为场所理论、场所精神相关概念的阐释,为后半部分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的具体表达逻辑及构建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其所表现出的特性、趋势,结合实际,深入理解场所精神的内涵及其实现的价值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进行归纳总结,具体阐释影响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构建的主要因素及有效途径,以期梳理出构建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这一复杂过程的观察角度和实践方法,同时关注展陈文物的整体面貌,将博物馆空间的人文信息及其语境(历史与文化故事、集体记忆等)呈现出来。让观众体验到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存在,从中获取归属感与认同感。最终阐释文物展陈是对博物馆场所精神的塑造,让每一个有自己独特地域文化价值、文物资源的博物馆,真正成为知识生产传递、追寻历史文化根基、引发深入思考和想象的精神空间,成为构建“以人为本”价值体系的搭载者与传承者。
其他文献
外来植物入侵对全球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环境和经济都造成巨大的危害。这些成功入侵的外来植物多为具有非常强克隆繁殖能力的克隆植物,而克隆属性对植物入侵性的影响至今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达到了新的水准,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文章以太极拳教学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对
近几年,政府注重民生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为保证工程建设保质保量达到预期成效,在建设全过程管理方面,招标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招标管理在项目推进,提高财政资金投
柔性制造系统中存在并发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并发和冲突同时存在于柔性制造系统中时,无法从系统相同的最终状态观测到是否有冲突发生过,这一现象称为混惑。在柔性制造系统
自然生境中植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资源(光照和水分)在垂直空间通常呈异质斑块性分布。影响克隆植物生长的两种常见的空间异质性格局是资源一致斑块性(资源垂直空间的正相关)和资
中文词法分析任务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中文分词和中文词性标注。目前的主流模型虽然表现优秀,但是依然忽略了很多要素,像分词中的相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