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性中小型博物馆在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以及城市旅游文化发展中均肩负着重大使命。根据我国地方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普遍存在着展陈空间布局不合理、展陈方式落后以及无法真正体现地域文化,对观众缺乏吸引力的弊病。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而展陈空间场所精神的构建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博物馆文物展陈的设计中,场所精神的塑造赋予了观者存在于空间环境中的感觉和体验,保存了生活的真实性,给人以存在于空间中的方向感和认同感,从而将博物馆从“物质容器”向“精神容器”转化。博物馆场所精神构建的实质就是通过空间特质建立起人与场所的联系与互动,让“文物”活起来,让“背后的故事”激发起参观者、欣赏者的兴趣,从而获得对展示内容的深刻思考。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释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对象,同时结合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多方面的归纳总结,从而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法和论证框架。第二部分为场所理论、场所精神相关概念的阐释,为后半部分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的具体表达逻辑及构建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其所表现出的特性、趋势,结合实际,深入理解场所精神的内涵及其实现的价值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进行归纳总结,具体阐释影响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构建的主要因素及有效途径,以期梳理出构建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这一复杂过程的观察角度和实践方法,同时关注展陈文物的整体面貌,将博物馆空间的人文信息及其语境(历史与文化故事、集体记忆等)呈现出来。让观众体验到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存在,从中获取归属感与认同感。最终阐释文物展陈是对博物馆场所精神的塑造,让每一个有自己独特地域文化价值、文物资源的博物馆,真正成为知识生产传递、追寻历史文化根基、引发深入思考和想象的精神空间,成为构建“以人为本”价值体系的搭载者与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