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漠河-韩家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最北部,隶属于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包括漠河县和塔河县,是黑龙江省金矿矿产资源重要产区之一。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黑龙江省漠河-韩家园地区开展了地球化学扫面工作,并且取得丰硕的地球化学成果,仅水系沉积物Au异常就多达130多处,主要集中分布在已知的金矿床(点)附近,形成了具有区域找矿意义的Au异常集中区。该区域的岩金矿矿产调察和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都表明岩金矿产是该区的优势矿种,找矿前景和潜在能力巨大,是今后岩金矿找矿的可选区域。但是,找矿难度大,这是不争的地质事实。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以往的地质成果和资料为基础,开展以岩金矿为对象的矿产预测研究工作,这对于缓解该研究区域的岩金矿找矿压力具有现实意义。本次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以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为研究前提,综合解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典型矿床,进一步把握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建设研究区的矿产综合信息区域预测模型,进行研究区的金矿资源靶区的定量预测,为今后找矿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为研究区内金矿找矿工作的战术部署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本次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所示:1、对黑龙江省漠河-韩家园地区的区域地质情况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这对于该研究区进行金矿资源靶区的定量预测具有重大地质意义。研究区处在大兴安岭弧盆系,跨漠河前陆盆地和额尔古纳岛弧2个Ⅲ级大地构造单元。研究区内元古代和中生代地层较发育,构造了地层主体。岩浆岩的侵入活动频繁,主要发生在古元古代、晚寒武-早奥陶世和中生代等地质时段。研究区构造运动频繁,褶皱、断裂构造极为发育,韧性变形构造带有4个,断裂10有余条,其中北东向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发育程度较弱。2、首次对研究区的地物化资料进行系统解译,获取了有意义的地、物、化、遥等学科信息。本次研究以地球物理资料为主要解译对象,根据水平一阶导纵向关联情况,分别推断航磁推断断裂构造9条、重力推断断裂构造13条,这为重磁资料综合解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磁资料综合解释成果显示了研究区重磁特征,深化了研究区断裂构造地质研究,推断出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带2个,近南北向断裂构造2条,北东向断裂构造7条,北西向断裂构造3条。可见,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具有多方向性,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为主的格局仍是主要特征。3、首次构造了适用研究区的区域岩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区的金矿东西向成带分布的特征与古元古界地层的东西向展布相吻合;从砂宝斯、老沟、二十一站、宝兴沟等已知矿床的勘察资料获知,研究区内中生界地层为中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均为赋矿地层;已知金矿与侵入岩体的空间关系及金矿勘测成果显示,研究区内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侵入岩和早白垩世侵入岩为金矿的形成与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形成自北向南的三个金矿带,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交汇处为金矿成矿的有利构造环境,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化)体的分布与产出。依据以上控矿条件,总结成矿规律:研究区内金矿成矿时期以燕山期为主;金矿分布自北向南划分成三个成矿带,分别为“老沟山—二十四站林场金矿带”、“木石神山—石头山金矿带”、“馒头山—韩家园子金矿带”。通过对比研究典型矿床特征,深入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最终确定了“砂宝斯式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漠河前陆盆地金矿区域预测模型”。4、应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对金矿远景区开展了系统的预测。以矿化信息、找矿信息、成矿条件信息为依据,以汇水盆地网系图为单元边界确定基准,划分统计地质单元43个;优化地质变量,分析各单元联系度变化曲线,确定成矿级别判别标准。汇总研究区金矿预测成果,将已知单元均定为I级,分散在12个已知统计地质单元之中;确定未知单元中I级成矿单元共6个、II级成矿单元共2个、III级成矿单元共8个、IV级成矿单元共7个;编制研究区金矿资源分布图和金矿资源预测图,确定“A类二十一站远景区”和“B类砂宝斯远景区”2个成矿远景区。5、编制工作建议部署图,为开展矿区外围深部找矿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砂宝斯远景区”确定4个彼此相邻单元,其找矿已取得突破,建议进一步开展矿区外围的深部找矿工作;在“二十一站远景区”确定8个单元为金矿靶区,其中2个已知单元,另有3个未知单元评价级为Ⅱ级以上,2个相邻的Ⅲ级单元亦被视为具有找矿前景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