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生态美学的基点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美学是在当代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包含生态维度的新的美学理论形态。把共生作为生态美学的基点,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及审美意义。本文试以生物学意义上的共生为切入点,论述了在生物学角度上的共生能够引进生态美学并作为生态美学的基点,这一观点的形成是对当前生态危机在美学领域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生态环境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因为共生观有机地体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人类作为生物物种之一,依存于整个生态系统。面对当前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作出了深刻的美学反思: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卸下对地球的私欲,与自然达到契合共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心灵的解放,进而寻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生态审美创造,寻求诗意地栖居。引言:指出21世纪是一个重建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人类追寻“诗意地栖居”首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偏执。寻求和谐共生是生态美学昭示人类的明智选择。第一章:简要概括共生观提出的背景及现状,论述了共生在生态美学领域中的运用及合理性。生态问题关乎到人类的长远发展、整个地球的和谐与共存,生物学概念“共生”给生态问题在美学领域的反思以很大的启示。第二章: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入手,彰明人的生态序位,突出共生关系的普遍性及必然性,进而提出生态美学共生观的涵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生态美学共生观的具体形态。从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人三个层面论述了生态系统中共生无时无刻不在,并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重中之重。第三章:分析共生应有的几种途径,并对共生美学反思的思维方法作结。生态美学共生观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在尊重生态平等及生态自我原则的基础上,从整个生态系统利益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追求生态和谐之大美是适度之本义。既承认整个生态系统内各个“成员”的独立性,又要对各个成员的和谐共存加以统观,这样才有利于万物的“共生”(适度共生)。结语:重申共生是对生命意义存在的肯定,是对人性的回归。人类心灵的释放,对自由的追求,最终要诉诸于万物的和谐共生,人类面对生态危机所进行的美学反思即在于共生是开始、发展、将来的统一。生态美学共生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是对当下“非美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改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更是对人类永久发展、世代美好生存的深切关怀,也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与精神家园的一种重建。
其他文献
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探讨中,交织着两条不同的线索:一条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另一条是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及人类学的研究。正是在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
观察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70例 ,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5 0例疗效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疗
<正> 患者:丁××,男性,27岁,未婚,工人,住院号1102,于1964年11月6日入院。据述本病起于1950年3月,(在东北工作时)因痹症而致两膝节骱紅肿疼痛,当时曾住某院治疗,診断为‘风
介绍了网络爬虫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传统的两种启发式算法——基于有限空间的A*搜索算法和局部搜索的爬山算法在网络爬虫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并详细阐述了应用了模拟退火
[目的]分析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并加强术中配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36例,并通过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术
本文根据2006年7月~2007年10月期间对黄海4个季节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整个黄海温度、盐度和化学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整个黄海冷水团进行了初步划分,分析了黄海冷水团化学
天波超视距雷达工作在短波波段,通过电离层的折射,可探测到常规雷达无法探测到的地平线以下的超远距离目标。用天波超视距雷达探测海洋,分析海洋回波Doppler谱,可检测海上目标并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主要症状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年
顾庆华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肺三脏关系密切,其病机核心为肝胃不和,气滞湿阻。若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可兼见化火、血瘀、气血阴阳亏虚之象。治宜疏肝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