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激活一直是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目前,该研究仅限于简单词加工,对复合词加工研究较少。复合词加工模式有四种:前词汇模式、后词汇模式、双通道模式以及多通道模式。虽然加工模型存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复合词加工不同于简单词,故基于简单词的一语激活理论是否适用于复合词尚且存疑。本文拟探讨以下四个问题:(1)汉英双语者在加工英语复合词时是否激活复合词词素的一语;(2)一语激活的路径;(3)一语激活的时间进程;(4)高水平汉英双语者和低水平汉英双语者加工英语复合词中的异同。本实验采用语言内重复启动范式,61名低水平和71名高水平汉英双语者参与词汇判断实验,分别判断四组复合词词对。组A为首词素重复,共享一语翻译(+O+M+S+T;如backdoor/后门-backyard/后院,back都译成“后”);组B为首词素重复,不共享一语翻译(+O+M+S-T;如seashell/贝壳–seafood/海鲜,sea在第一个复合词中译为“贝”,在第二个复合词中为“海”);组C为尾词素重复,共享一语翻译(+O+M+S+T;如eyeball/眼球-football/足球,ball都译成“球”);组D为尾词素重复,不共享一语翻译(+O+M+S-T;如farmland/农场–motherland/祖国,land在第一个复合词中译为“场”,在第二个复合词中译为“国”)。数据分析表明,对于低水平汉英双语者而言,四组复合词在150ms均未出现显著启动,且未出现组间交互效应,说明一语在150ms时没有激活。在300ms时,组A和组C呈现出正启动,而组B和组D为负启动,表明出现翻译效应,词素翻译相同时,促进复合词识别,翻译不同时,抑制复合词识别。由于组C的正启动未能达到显着水平,说明和首词素相比,尾词素的一语激活弱,首词素加工更多。在700ms时,组A和组C比组B和组D启动量大,说明翻译效应任然存在,且组B和组D为正启动,这表明语义激活强度大于翻译激活强度,翻译效应衰减。此外,组A的启动效应在300ms和700ms时相似,而组C启动效应大幅增加,说明尾词素在700ms加工更多,一语激活的强度也大于首词素。对于高水平双语者而言,四组复合词在150ms时均有显著启动,但组间无交互效应,这说明高水平双语者可以快速分解复合词,且词素对整词识别起促进作用,但无一语激活。在300ms时,组A和组C启动显著,组B和组D启动边缘显著,但组间无交互效应,这说明翻译效应弱,语义作用大于翻译作用,且首、尾词素加工均衡。在700ms时,组A和组C显著启动,而组B和组D未出现该效应,这表明翻译效应增加。此外,组A在700ms和300ms时启动量相似,而组C在700ms时的启动量大于300ms;700ms时,组D的启动量小于组B,这说明尾词素一语激活在700ms时增加,激活强度大于首词素。总之,六组实验数据表明:复合词加工时,对于低水平而言,词素的二语词形经由一语词形到达概念表征,而对高水平双语者而言,二语词形直接通达概念表征,再激活一语词形,这一发现符合修正层级模型。此外,一语激活出现在亚词形层,一语激活的时间进程和强度受二语水平影响。对低水平双语者而言,在加工中期,首字激活早于尾字,强度大于尾字,尾字加工较晚,加工强度逐渐增加,在加工晚期大于首字。对于高水平双语者而言,在加工中期,首字激活略早于尾字,两者加工强度相似;在加工晚期,尾字激活强度大于首字。该发现补充了修正层级模型,支持了多通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