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坚人物画艺术探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ni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绘画在五四运动及新时期文艺方针影响下,人物画创作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人物画创作面貌。“浙派人物画”便是其中之一。以浙江美术学院一批志在振兴中国人物画的画家为主体的浙派人物画风格,在继承传统水墨人物画表现手法上,筑基于坚实的素描速写功底,将中国绘画传统与西方写实艺术相融合,以精准的人物造型,运用传统写意花鸟画和书法的笔墨韵味,为对象的写实造型注入写意精神和笔墨美感。“浙派人物画”立足于民族传统,在笔墨与造型的有机结合中,形成了当时影响中国画坛的人物画创作风貌。李震坚作为“浙派人物画”领军人物,对于其整体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不可忽视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起,李震坚开始致力于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研究、创作和教学。受潘天寿、黄宾虹等传统名师指导的李震坚,在其探索中国人物画现代转型之路的过程中,保留了中国传统写意意趣,继承民族性笔墨语言,又结合西方造型艺术的长处,大胆将结构素描语言渗入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独树一帜别具新意。同时,画面亦表现出“神形兼备,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扩张了传统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增强了画面现实主义的元素,造型准确,用笔果敢,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李震坚作为浙派人物画奠基人之一,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与影响。本论文根据李震坚笔墨酣畅、凝练老辣、传神毕现、造理入神的艺术特点,逐步介绍了李震坚的艺术创作历程以及李震坚艺术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其作品的题材类型和创作主旨,从多角度、多方面展示李震坚绘画的艺术风格,进而总结出李震坚对于中国人物画的突出贡献,以及他作为开山祖的“浙派人物画”在中国画坛所取得的成就,并明确李震坚及“浙派人物画”所倡导的艺术理念。
其他文献
通过对四川麻疯树生态适生条件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四川麻疯树适宜、次适宜区域,并通过立地条件选择提出了四川麻疯树栽植适生区。
通过对四川白羊保护区的野菜资源调查,得出保护区野菜资源较为丰富,共计25科,52属,69种,以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草本植物占59种,灌木7种,乔木3种。具有代表性的种有荚果蕨、车前、紫花
以曲轴箱精铣主轴承止口位调刀装置的设计为例,介绍一种简易的刀具微调装置.并对该设计方法进行综合论述.
进入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幼儿园是幼儿走向社会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养者、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及一日生活作息等各方面均有明显的
期刊
芝麻是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之一,芝麻制品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我国对芝麻的需求越来越大。芝麻整个生育期都处于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极易受到病原菌侵染,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Xaprometoff)Castellani)引起的芝麻枯萎病和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引起的芝麻茎点枯病,都是芝麻上普遍发生且较难
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到了飞速的发展阶段,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市场争夺也更加白热化。随着4G/5G的网络建设,网速越来越快,普及也越来越广,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双网融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个体的文物而言,规模更大、研究价值更高,能够集中且综合地反映古代文明的内涵。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张,当前的大遗址保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病原生物,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全球农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安全和人畜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多种化学农药也因此被限用或禁用,寻找环境友好、安全、无污染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生防制剂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化学药剂替代品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生防细菌由于对线虫致死性强,易培养和生产,
近年来,各国对于海洋权益保护、海上维权执法意识的不断上升。各国为维护本国海洋资源、打击海上犯罪实施武力措施引起国际纠纷案件屡见不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
因为手势具有简洁、易理解和非接触等特点,所以在人机交互领域中手势识别及其应用是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相较于早期依赖数据手套等成本昂贵的穿戴式设备,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具有非接触式交互的优势,尤其在智能机器人等人机交互系统中利用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快速检测定位出手势所在区域,通过识别手势类别进而判断手势的含义来控制相应的功能模块,具有控制灵活、简单等特点。然而,由于手势本身的多样性、检测背景和环境的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