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材从无到有、从教师专用参考资料发展为师生共用课本,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这一历史性变化,在教育史、体育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新中国第一部大学体育教材《大学体育》(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和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三部大学体育教材即《大学体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大学体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和《现代体育与健康文化导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四部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并用自己构建的课程目标——选择、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评价模式(在前人评价理论基础上构建的)对以上四部大学体育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建设走过了一条由浅入深、由平面到立体的曲折道路。从形式上看,所有体育教材都是由理论和实践两大块组成,但不同版本的内容结构、体例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编材理念看,走过了增强体制观——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教育、文化价值观,并萌发了生命、生活理念的由浅入深、层层升华的历程;从教材结构、体例看,经历了竞技项目技能——健身技能和心理体验——生活技能、体能、遇险求生技能等阶段。由单一平面上升为多维立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当然,这几部体育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理解不深;教材内容对《纲要》课程目标落实不够;教材中还能看出“学科中心主义”的影子;传统的“竞技体育教学观”对教材的影响痕迹仍有存留等。据此,笔者(学生)构想了自己的编材设计:以“关爱生命、传承体育文化、育人成才”为编材理念,以STSE体系,即将“科学、技术、社会、情感”融为一体为编写体例,设想编写一部《生命健康与科学运动》大学体育教材。“不自慙赧,贡其愚见”,请前辈、专家多多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