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由科学技术、人类的力量和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所掌控的世纪。生活的节奏如鼓点般愈演愈密。伴随着每项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人类控制世界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梭罗的生态主义生活观是否还有意义?然而,正是这种处处以人类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概念带来了我们现在不得不去面对的污染问题、环境危机等等。我们是否应责无旁贷地重新审视人类同自然,同这个地球,同我们的家应该保持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瓦尔登湖》的解读,阐释分析梭罗的生态主义生活观,为当代人展现他的“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梭罗细致地观察到:随着火车的到来和市场经济观念的膨胀,康科德镇上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梭罗游历了康科德的许多地方,所到之处均见到居民们干着各种各样的苦差事,梭罗居住在瓦尔登湖畔,眼见人们涂炭生灵为的是追求永远不能得到满足的物质欲望。凡此种种,令梭罗深深叹息。他搬入了自建的小木屋,过上了他特有的隐居生活。《瓦尔登湖》真实地记载了他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向世人展示了梭罗关于自然,关于环境,关于生态思考的精神探索历程。梭罗以深情的笔触详细描绘了他自己在湖畔,在森林里,在小木屋中的点点滴滴,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对自然的看法,引导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进行思索和定位。本文将依照文本的发展顺序,着重分析《瓦尔登湖》中表现的田园主义—环境主义—生态批评主题,并尝试推论出《瓦尔登湖》对于现代社会的启发。第一章是文章的总体介绍部分。第二章将对两个主要生态批评理论—“土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进行阐释分析,构成本文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前人关于梭罗的生态主义思想以及对《瓦尔登湖》的阐释。第三章是本文重心,着重分析《瓦尔登湖》中表现的田园主义—环境主义—生态批评主题。事实上梭罗最受人关注和尊敬的是他对于“自然”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对于“生态智慧”的实践。本文的第四章将着重分析《瓦尔登湖》带给现代社会的和带给人类“生态地栖居”的实践层面上的启迪。第五章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