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保险覆盖面狭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当前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口赡养比率攀升,加重了养老保险的运营负担,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就业方式的改变,新的就业群体对养老保险的需求非常迫切。本文采用历史比较分析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基本情况,借鉴国外经验,阐述了把非正规就业群体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养老保险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措施及政策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涵义,对我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发展进行了概述,分析我国当前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存在的问题、影响覆盖面的原因,阐明在新形势下,应将私企职工、灵活就业者、城市农民工等非正规就业群体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发展状况,为我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供借鉴与参考。从社会经济发展、就业群体自身、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分析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必要性;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公共政策的选择等方面分析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可行性。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例证,分析济南市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现状,着重对私企的高缴费率、农民工养老保险及可转移性、下岗职工中断接续方案、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养老保险扩面方案提出建议。提出不设定全国统一的强制性退休年龄,相对低的退休年龄对应较低的养老待遇,超过法定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应该对应更高的养老待遇;针对农民工的分层次的、渐进的缴费制度设计;最后,提出了以职业身份推进的多支柱、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低门槛、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缴费政策,全国统筹的基础养老金制度的扩面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