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年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7.3%,到2035年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人。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我国目前在养老方面的供需严重不平衡不充分。政府近几年持续出台政策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鼓励家庭自助养老向社会扶持养老的转变,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老年公寓作为养老市场化的一员,近几年得到大力的发展。目前将要步入老龄的老年群体多出生于50、60年代,经历了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经济能力和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升,部分空巢老人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老人选择入住面向健康老人的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和家庭化的独立居住环境,可以满足老人个性化、多元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但同时健康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机能会发生不可逆的衰退,养老需求会频繁的改变。因而,让居住空间适应老人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年龄的养老需求,最大可能地延迟老年人入住护理院的时间,是老年公寓设计的关键点。本文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对老年公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老年公寓现存的主要问题,即平面组织模式“机构化”、标准层的公共交往空间缺失、老人居室的灵活性不足。随后对国内老年公寓实例展开调研,梳理了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年龄、职业、家庭构成和行为方式的特点,并对居住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了老年公寓和护理院的空间配置及使用需求的差异,进而得出自理、介助、介护老人动态居住需求。老年公寓的功能配置与家庭的人口构成、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老人的不同居住需求,要求有不同的功能空间来满足,同时这种需求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变化,如家庭人口数量、身体状况等,因此老年公寓应具备一定的发展余地以适应不同老人从健康到介护的动态化需求。本文以老人居室、公共活动空间及平面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给出老年公寓适应性建筑设计的方法。针对老人居室的灵活性不足的问题提出动态调整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和属性,包括两大部分:其一是套内调整,即通过各功能空间属性的互相转换、弹性空间的设置和家具的调整实现套内空间的改变。其二是套型的组合,即通过可分可合式和交换空间式的设计改变套型的大小。之后以功能复合化、家庭化的策略研究老年公寓内不同位置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的要点。同时对平面组织模式“机构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笔者筛选部分设计要点应用于老年公寓实践设计项目中,对部分设计方法进行检验应用。本文希望通过对老年公寓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满足现在自理老人未来20-30年的居住需求的动态变化,让老人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舒适的居家生活,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安心、快乐的度过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