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和传承文明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林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影响,农林院校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方面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重视科学知识传授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农林特色又难以彰显,研究生服务“三农”的职业理想、生态文明观念并没有真正形成。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探索既能筑牢农科研究生精神支柱、坚定其理想信念,又能完善其素质结构、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服务“三农”职业理想和生态文明观念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无疑成为农林院校教育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立足于“三农”问题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亟需大量高素质农林科技及管理人才而农科研究生不愿从事农林行业、生态文明观念薄弱这一矛盾,探寻化解这一矛盾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研究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根据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及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厘清界定,对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进行总结概括,对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梳理。本研究采取实证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际、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从教育者、研究生、教育内容和途径、教育环境四个方面分别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务调研分析,并从研究生自身、农林院校教育、社会三个层面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农林特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农林院校教育管理者应在思想上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导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立足于既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通过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其他多方面教育,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增加生态体验、强化实践环节及引导研究生实现自我教育,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通过引导社会舆论大环境、营造校园文化小环境、建立服务保障机制来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综上,本文将研究目光投向农林院校中的农科研究生群体,采取理论与实际、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具有农林特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并重点在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发展历程、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希冀本文的研究能引起学界和教育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其他文献
本文以科尔沁说唱艺人胡尔奇为例,就现代媒体对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所带来的变化进行研究。首先将胡尔奇艺人的传统传承方式放置在蒙古族社会文化现代化变迁的历史进程当中,从
目的完善手术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内容,探讨改良式手术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手术患者的手术交接护理记录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从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师资建设,构建多元的国际化视野培养的平台等出发,确立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研究了实施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方法。
举证时限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层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严到宽的发展历程,而理论界对它的各种讨论声音从未休止,司法实践中又很难一一照搬遵循。为促进法律的统一适用以新民诉法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和校园文化使大学生有更大的适应性、灵活性,也为塑造人格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大学生逐步形成自立、平等、开放、竞争、创新等人格特征
该研究以调查学生使用App辅助单词记忆的效果,提高学生使用App词汇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实验并辅以调查问卷探索App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联,同时给予软件开发商一些可行的建议。
剥笋脱壳法,是指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要做到好像剥竹笋似的,一层一层弛非常生动细致地推进,使之演进变化,层次分明,前因后果,顺理成章。如《红楼梦》第43、44回,作者有意写王熙风酒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深入校园,高校师生已成为网络文化生活的主体。伴随着网络产生的网络舆情,以其丰富而绚丽的内容、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