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通绿地是高速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中的重要景观节点,良好的立地条件和较强的可塑性为其生态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从当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互通绿地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生态认识不够,忽视原场地自然条件,设计形式城市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本研究从生态优先的角度出发,对湖南汝郴高速和长株高速的共11个互通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湖南高速公路互通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应用于实际案例。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发现:①湖南高速公路互通绿地中地形多样,山地、坡地、平地、谷地这些丰富的地形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生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有利于互通内雨水的蓄积;②高速公路互通距离城市较远,后期维护难度大,立地环境较为恶劣,樟科、夹竹桃科等抗逆性强的植物生长良好,禾本科、菊科等自衍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基本侵占了地被植物空间,导致人工栽培的地被植物基本死亡;③高速公路互通绿地主要的构成要素为地形和植物,地形的保护与重塑、植被的选择与配置形式是高速公路互通绿地设计的要点。(2)高速公路互通绿地受周边环境、地域特色、道路整体景观和交通安全的影响,设计应以“自然、乡土、保护、恢复”为目标,除了应注意交通安全性、景观标志性的设计要求外,还应从其生态恢复能力、生态美学方向的要求,遵循保持原场地生态平衡、尊重生态自然规律、选用当地乡土材料、建立生长恢复空间等设计原则进行科学的设计。(3)从生态优先的角度出发,高速公路的地形提出了原地形保护,坡地、平地、山地和谷地改造等地形处理方式;植物选择以湖南乡土植物、可粗犷管理的植物、野生植物和生长快速的先锋物种为主;植物的配置形式可为花坡式、组团式、密林式、湿地式(含梯田、水塘、沼泽等)等形式;雨水蓄积可采用季节性蓄水洼地、稳定性蓄水池塘和隐形蓄排水系统等。(4)将研究理论实践于湖南醴陵至茶陵高速公路互通绿地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