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萱草属植物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黄花菜栽培面积约90万亩,我省的‘大同黄花’栽培面积约15万亩。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基础上,对种间杂交群体和种内杂交群体的花朵直径、花蕾长度、花蕾宽度等田间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对种间杂交群体的秋水仙碱和总黄酮,种内杂交群体的秋水仙碱和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及QTL分析。利用32份自然群体材料对秋水仙碱及两种秋水仙碱合成代谢中的前体物质含量进行了多角度综合分析和测定,为进一步开展萱草属植物重要性状基因克隆、基因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建立了秋水仙碱合成代谢的前体物质N-去乙酰基秋水仙碱与秋水仙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利用确定的检测方法对自然群体的32份萱草属材料进行了测定,明确了不同品种花蕾中秋水仙碱合成前体的含量差异。对‘大同黄花’不同时期、不同加工工艺与植株不同部位N-去乙酰基秋水仙碱、秋水仙胺进行测定,最终发现在花蕾长度为8 cm时秋水仙胺与N-去乙酰基秋水仙碱含量均显著下降,叶片中N-去乙酰基秋水仙碱与秋水仙胺含量均高于花葶与花蕾。2、对种间杂交群体进行了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田间观测,遗传力分析表明种间杂交群体花朵直径、花蕾长度、花蕾宽度、单个花蕾干鲜重、花葶高度遗传力为20.3%-100%,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单个花蕾干重与单个花蕾外瓣、内瓣干重相关性较强。测定了亲本及F1群体花蕾秋水仙碱含量。综合田间性状观测数据与次生代谢物含量进行性状的QTL定位,分别在种间遗传图谱的6、7、9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花蕾长度相关的QTL位点,在1、2、6、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花蕾宽度相关的QTL位点,在5、7、9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鲜重相关的QTL位点,在1、5、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外瓣鲜重相关的QTL位点,在4、7、9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内瓣鲜重相关的QTL位点,在4、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雄蕊、雌蕊鲜重相关的QTL位点,在4、5、6、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干重相关的QTL位点,在3、4、5、6、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外瓣干重相关的QTL位点,在5、6、7、9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内瓣干重相关的QTL位点,在1、4、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雄蕊干重相关的QTL位点,在4、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雌蕊干重相关的QTL位点。在1、3、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花葶高度相关的QTL位点,在4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外瓣秋水仙碱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在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内瓣秋水仙碱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在5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雄蕊秋水仙碱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在1、6、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雌蕊秋水仙碱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在1、5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外瓣总黄酮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在1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内瓣总黄酮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在7号连锁群上在检测到与雄蕊总黄酮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在2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雌蕊总黄酮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其相关性状的表型解释率在12.8-30.0%。3、对种内杂交群体进行了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田间观测,遗传力分析表明,种内杂交群体花蕾长度等性状遗传力在30%-90%之间。种内杂交群体花蕾秋水仙碱含量最高为0.882μg/g,最低为0.101μg/g;维生素E含量最高为445.05 mg/100g,最低为34.38 mg/100g,均存在超亲现象。综合田间性状观测数据与次生代谢物含量进行QTL定位,分别在种内杂交遗传图谱的2、4、7、8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花蕾长度相关的QTL位点,在1、2、5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花蕾宽度相关的QTL位点,在2、3、7、8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鲜重相关的QTL位点,在1、2、3、8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单个花蕾干重相关的QTL位点,在3、10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花葶相关的QTL位点,在1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花蕾秋水仙碱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在7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与维生素E含量相关的QTL位点,相关性状的贡献率在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