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电平技术是应用于高压大功率领域的关键技术。相比于传统的两电平技术,多电平技术对功率器件的耐压、开关频率和电压应力等参数要求更低,在谐波控制以及电磁兼容等方面有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电平技术是应用于高压大功率领域的关键技术。相比于传统的两电平技术,多电平技术对功率器件的耐压、开关频率和电压应力等参数要求更低,在谐波控制以及电磁兼容等方面有更好的性能表现,受到业内广泛关注。高压变频器是多电平技术在电气传动领域的典型应用。商用的高压变频器大多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在对装置体积、重量和成本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并不适用。混合多电平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思路。本文以混合七电平变流器为研究对象,从解决功率倒灌的角度出发,经理论分析、推导,得出与之相适配的调制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单元串联型拓扑结构中,最终,得到混合七电平单元、串联型、多电平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策略。首先,对当前主流的单元串联型高压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给出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矢量控制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变频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其次,对混合七电平拓扑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混合七电平拓扑的调制方法。该方法从抑制功率倒灌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耐压高和开关频率高两类功率器件各自的优势,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最后,将混合七电平拓扑与单元串联型多电平拓扑相结合,通过改进的载波移相方法获得多电平的电压输出。同时,应用中性点漂移技术实现高压变频器的故障处理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单元串联型高压变频调速系统具有优良的控制性能和输出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平面膜结构进行静力分析。
首先分别采取几种不同的单元:3节点三角形单元、6节点三角形单元、4节点矩形单元和8节点矩形单元,对平面膜结构进行了有限
高压直流输电由于其损耗低、可靠性高、载流量大、对通信和生态影响小、适用于远距离输电等优点,已成为高压输电重要发展方向。而在跨越海峡、穿越隧道和城市时,HVDC电力电缆线路相比架空线路有着独特的优势。电场分布是决定电缆绝缘短时耐压能力和长期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HVDC电缆稳定运行时,绝缘材料的电导率决定电场分布,在较高温度梯度分布下有可能出现电场分布翻转现象。由于电缆绝缘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率是温度及
开关磁阻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坚固,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控制灵活,运行效率高,适用于高速和恶劣环境下运行等优点。开关磁阻电机传动系统,具有许多交直流传动系统所没有的优点,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研究兴趣。但是,由开关磁阻电机双凸级结构所带来的转矩脉动严重的问题,一直成为制约其进入更多应用领域的主要障碍。如何有效减小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将迭代学习控制引入到开关磁阻电机转矩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光伏发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是连接电网和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本文针对于直流母线式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三相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做了深入研究。本文介绍了直流母线式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对二极管钳位式三相三电平逆变器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为了简化传统三电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实现过程,引入了基于60?坐标系的三电平SV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得不同质量份数的纳米SiC/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研究了添加纳米SiC颗粒对LDPE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SEM观测了纳米颗粒的分散状态,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
电力系统仿真在电力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运行等一系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准确程度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电力系统负荷本身时变性、随机性、分布性、多样性及高度非线性等特点,使得负荷建模存在很大困难,负荷模型还不很成熟。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研究中,模型结构一直是倍受关注的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对电力系统综合负荷模型结构开展了深入研究。一是机理模型结构的研究,建
U型钢-混凝土螺栓连接组合空腹楼盖是国内提出的一种新型大跨楼盖结构形式,于2007年首次应用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体育馆二、三层楼盖的设计,平面轴线尺寸为39m×57m+36 m×5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