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集聚是区域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伦敦、纽约等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中也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性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辐射作用。受我国地理环境、行政区域、政策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的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受限。这就使得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相关问题研究的价值变得凸显。譬如位于全国金融中心龙头位置的长三角区域,金融集聚的现状和特点如何?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怎样?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使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周边地区溢出效应最大化?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是事关金融集聚是否能够发挥最大功能性的问题,也是事关将长三角打造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问题。在经济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必须最大化发挥金融集聚对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影响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才能更好地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的研究主题为:长三角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全国金融集聚的龙头地区——长三角为研究区域,以2004年到2018年期间15年的周期为时间轴来展开相关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框架大致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金融集聚的含义、金融集聚的动因、金融集聚的测度、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五个方面,对国内外的学术内容进行研究综述和评述,找到本文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为理论机制的研究。主要从金融集聚的含义和特点、金融集聚的动因和测度、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三个方面展开相关的理论说明和阐述。第三部分为现状研究,主要从长三角区域金融集聚的现状、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GDP和人均GDP的增长情况以及长三角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阐述和分析。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搭建实证模型来分析长三角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实证部分包含五个部分。一、就本文研究的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进行相关的说明;二、运用区位熵指数法和空间基尼系数对金融三大子行业——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金融集聚进行测度和分析;三、运用莫兰指数全局检验方法和莫兰散点图检验方法对长三角金融集聚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描述和分析;四、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和最大似然法(ML)分析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哪一个为本文研究的最佳模型,最终通过分析证明空间杜宾模型(SDM)为最佳实证模型;五、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实证分析并且针对长三角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实证结果。通过空间杜宾模型(SDM)的实证和分析,主要实证结论如下:一、从金融集聚的地区分布来看:长三角27个城市存在明显的金融集聚,且集聚趋势不断加强。金融集聚较强且空间正相关性较强的城市有: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嘉兴市等地区;从2004年到2018年间,金融集聚的强度随年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二、从金融行业三大子行业的整体来看,银行业的金融集聚度最强,其次为保险业,最后为证券业,且各行业的金融集聚随年份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三大行业分类来看,银行业整体金融集聚度最高,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市和宁波市相比其它城市银行业集聚度较强,其它城市银行业集聚度整体较弱且差别不大;较与银行业的集聚度,证券业整体的集聚度较低,地域差异化更加明显。除了上海市、南京市和马鞍山市的证券业集聚度较高外,其它城市的证券业集聚度均较低;保险业的金融集聚度低于银行业,高于证券业。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舟山市保险业集聚度较强,其它城市保险业集聚度整体较弱且差别不大。三、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角度来看:长三角区域金融行业的三大子行业——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较强的正的空间相关性,证券业自2015年来空间相关性转正。银行业和保险业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证券业的溢出效应则为负值,表明对区域经济未产生溢出效应。从人力资本投入(PE)、固定资产投入(INV)、技术创新(TEC)、政府财政支出(GOV)以及对外贸易(TRA)五个控制变量的模型估计结果看,人力资本未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对周边地区有溢出效应,但是不明显;技术创新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促进明显但是未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政府财政支出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效应明显,但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外商投资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正的促进作用,但是未产生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