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外汇储备及其变动已成为国内经济金融、货币政策和对外金融政策的联系纽带,与我国宏观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对于转型过程中的我国来说,在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的下,经常项目和资本及金融项目持续的双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额日益增加,截止2006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9411.15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到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年末达到23991.52亿美元,占全世界储备比重为30.7%,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满足了我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对外支付能力、稳定外汇市场和维护国际资信等需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超量的外汇储备也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对物价水平上涨产生压力。近年来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越来越多,2002年我国外汇占款达到23223.34亿元,占同年基础货币总量的51.45%,之后几年这一比例继续攀高,至2005年达到110.67%,这表明我国的基础货币投放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外汇占款已成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超量的外汇储备加大央行对外冲销操作成本,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加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在现行的外汇体制下,外汇储备对物价水平是否有显著的影响,如有其程度如何,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我国外汇体制下的外汇储备影响物价水平的传导机制,运用计量经济学有关知识并利用Eviews5.1对两者之间作了详细的实证分析,从脉冲响应函数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结果看,我国外汇储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滞后的,在短期内效应有限,主要原因是我国央行短期内进行大量的外汇冲销操作,但从协整分析和因果分析看,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这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将对通货膨胀形成压力。面对巨额的外汇储备,我国需要确实构建有效的措施缓解通胀压力,如夯实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基础,加大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适当放宽汇率浮动幅度,合理使用我国现有外汇储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