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当前我国中等教育改革理念,笔者认为:中等教育公平是我国社会公平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学教育公平具体表现之一是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学业发展水平的学生,其中也包括处于学习困难状态的学生获得学力发展,中学物理教学也应如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研究进行简单梳理。布卢姆认为,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不恰当的教学和不正确的学生观,学习中问题的累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改进措施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建立及时反馈—矫正机制。巴班斯基认为,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的缺陷是学生学习困难的普遍原因,转化措施是帮助学困生克服思维发展缺陷、学习技能缺陷,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我国河西学院赵志勇把学困生划分为三类:①发展性学困生,②学业性学困生,③行为—情绪性学困生。采用的转化方法是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良好学习态度、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等。其次,笔者参照江西师范教育硕士姚群高一年级学生物理状况的问卷编制了普通高中高一物理学困生判断依据问卷,得到了马鞍山市高中物理中心组认同,并用该卷对我县25名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统计提出我县学困生操作性判据:物理平时成绩处于50分以下,必修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在本年级处于30%以下的学生,且平时作业、实验和课堂表现均不理想的学生可以认定为物理学困生。再次,笔者参照他人研究和问卷编制了县域普通高中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问卷,用它对我校高一部分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得出了我校高一物理学困生的主要成因,并按表现将学困生分成了四类,提出了“以生为本”的转化策略。最后,笔者对我校高一学生进行前测,设立对照班,采用转化策略进行四个月的实验,后测和观察结果表明,实验转化策略是富有成效的。实验班总体均分有提高,非学困生的成绩提高并不显著,而学困生物理成绩提高较显著。实验后期实验班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良好变化。本论文是以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二中学为个案探究高一物理学习困难成因与转化策略。在马鞍山市地区,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二中学代表了非省重点的一类高中学校。故论文的研究结果对这一类学校物理教学应该有可借鉴意义。由于笔者自身水平的制约,以及教育实验存在着的无关因素干扰,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育实验的中哪个策略在什么教学条件下最有效?笔者今后将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