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社会大众对“可爱”的追求、对“萌”的欣赏正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审美潮流向社会文化的各个角落蔓延,小孩子出于本能的喜欢,青少年对其钟爱有加,连中年人群体也开始追求“可爱”。每一个审美现象产生的背后,都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特别是这类与之前审美心理有较大区别的范畴,更具有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涉及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本科阶段传播学的学习积累对文章后半部分的撰写有一定帮助。再加之,笔者对日本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曾经在日本交流学习过一段时日,对日本社会文化有切身的感受,可以获得部分一手资料,有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本文最初探究的是日本人的“微缩”意识这一小切入点,后在对这个审美心理的研究之上扩展为现在的行文框架。本文在对“可爱”进行文化现象陈述之后,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可爱美学为什么会从日本产生?可爱美学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可爱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为什么是广泛而迅速的?可爱美学的优点和局限都有哪些?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首先是从具体文化现象入手,从日本、世界、中国三个地域范围概括可爱美学的文化表征。在分析社会文化原因时,从两个大的角度切入:一是为什么在日本产生,日本历史上就有“以小为美”的审美传统,可爱美学具有的时代性和普适性让其在现代日本产生巨大影响;二是为什么可爱美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可爱”表层的形式感符合人们一直对小的、优美的、柔弱等元素的偏好,“可爱”的深层意识结构中又包含着善良美好的普世价值观。当然,社会大环境助力“可爱”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广泛而迅速,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放弃对崇高的追求,后现代文化中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意识又使现代人类渴望亲近,“可爱”恰恰与大众的需求吻合。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化的趋势,文化环境化的加速无疑为“可爱”的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文章的最后,是对可爱美学发展的优势、局限的分析,它是东方美学话语的一次成功尝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一定社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