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是一种复杂的视觉刺激。准确识别面孔是人脑拥有的一种高度专家化的认知技能。然而人们识别他族面孔的绩效通常会远远低于识别本族面孔的绩效。例如,中国被试(Asian participants)识别亚洲面孔的绩效较高,但识别高加索(Caucasian)面孔的绩效较低;反过来也相似,高加索被试(Caucasian participants)识别高加索面孔的绩效较高,但识别亚洲面孔的绩效较低。这个现象被称为面孔识别的“种族效应”(ORE,the other-race effect)。为了研究面孔识别的种族效应的视知觉特性,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行为实验测量、系统化的面孔识别训练和眼动追踪等方法和技术,开展了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面孔识别的新旧范式(old/new task),测量了63名中国被试识别(包括学习和再认)本族面孔(亚洲人)和他族面孔(高加索人)的行为绩效和眼动模式。实验结果显示:(1)在再认阶段,被试识别本族面孔的绩效显著好于识别他族面孔的绩效,而且被试注视本族面孔的眼睛区域的时间比注视他族面孔眼睛区域的时间短;(2)在学习和再认阶段,被试注视本族面孔的注视点分布位置都比注视他族面孔的注视点分布位置更偏向左方和上方;注视本族面孔的注视点在纵坐标方向的空间离散程度小于注视他族面孔的注视点空间离散度;注视本族面孔中央区域的注视点个数和时长都大于他族面孔;注视本族面孔的鼻子区域和嘴巴区域的注视点个数和时长都大于他族面孔。研究二用实验室训练提高他族面孔识别绩效,试图削弱甚至是消除种族效应,观察训练前后扫描他族面孔的模式发生何种变化。研究二中采用对照组和训练组对比的实验设计,其中对照组被试31名,训练组被试29名。对照组被试只参加前测和后测,前测和后测的任务都是新旧范式(old/new task);训练组被试在参加前测之后的第二天,开始为期9天的他族面孔识别训练,训练结束的第二天参加后测。结果表明:(1)前测时训练组和对照组被试本族和他族面孔辨别力无显著差异,说明分组比较均匀;对照组和训练组识别他族面孔的辨别力均小于识别本族面孔辨别力;(2)后测时,对照组被试识别本族和他族面孔的辨别力无显著变化,而训练组被试识别本族和他族面孔的辨别力均有显著提升,本族和他族面孔辨别力差异不显著;(3)对训练过程的分析表明,命名阶段的正确率随着训练的进行在逐渐增大,正确反应的反应时随着训练的进行在逐渐减小,均在训练第六天达到稳定,再次说明训练有效;(4)与前测相比,被试在后测的学习阶段中注视他族面孔中央区域的注视点个数增加,在后测的再认阶段中注视本族和他族面孔的注视点向上方移动,并且注视点在横轴上的离散程度均减小,注视本族和他族面孔右脸的注视点个数均减小;注视本族和他族面孔眼睛区域注视点个数和时长均减小,注视本族嘴巴的注视点个数增加。研究一为现实生活中种族效应的眼动模式的研究,研究二为实验室训练中眼动模式的研究,研究一是研究的基础,研究二是研究一的补充,两个研究相互支持,相互验证,共同表明对于中国被试识别本族面孔而言,注视点分布更集中,能快速有效地注意到面孔的诊断性特征,关键区域是左脸、鼻子和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