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国家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子恢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的农业合作理论,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实际,借鉴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经验,积极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影响深远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寻求中国农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毛泽东、邓子恢都对此进行了积极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共同或分别提出了一些关于农业合作化的重要思想,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独到的见解。本选题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准绳,试图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对毛泽东、邓子恢的农业合作化思想进行较为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既探讨二者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共同点,又分析其主要分歧和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孔之见。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述评了毛泽东、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形成及其基本思想,并归纳出其相同点。第二部分论述了毛泽东、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具体分歧和争论。第三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毛泽东、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产生分歧的原因,包括“根本原因、现实原因和理论依据”三个方面。第四部分从历史启示的角度,着重将毛泽东、邓子恢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与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具体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和反思,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以期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