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英语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交际理论兴起及推广的一种结果。现在小组活动已广泛应用于英美等国各类课堂。我国也有不少教师已经或正在尝试将小组活动形式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获得了练习目的语的机会。研究表明小组活动有诸多优势,如小组活动使学生增加语言使用机会,提高目的语的使用质量;可以顾及个体差异;降低学习者使用陌生语言的焦虑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等。然而小组活动在课堂中的成功应用却并非易事,它依赖于真实课堂环境中的各种变项。尽管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把小组活动引入语言课堂,但对小组活动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实证性研究就更少了。本文作者主要针对影响小组活动的两个因素——任务类型和教师角色——进行实证性研究和量化分析。 本研究的三个实验在真实课堂环境中进行。采用现场录音、访谈和问卷三种方式搜集数据。实验对象是西安邮电学院邮政系工商0003班的30名学生。作者对小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现场录音,并对录音中学生的会话量及交互修正量进行了分析。针对两种任务类型(即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和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对小组活动的影响,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实验结果显示:(1)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比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能产生更多的会话总量;(2)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比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给每位参与者提供了更为均等的会话机会。 同时,针对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本文也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对活动的组织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出量和交互修正量。 通过研究,作者对当前大学英语教科书中小组活动的任务类型进行了分析,发现教科书中能使小组活动更为有效的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远远少于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针对这一点,作者对英语教科书中小组活动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1)应增加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2)对小组活动任务的说明应更为详尽。此外,通过对小组活动的现场录音以及访谈和问卷,也能看出中国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交互修正(包括确认检查、理解检查、澄清请求)比较少;(2)会话量不平衡;(3)大量使用母语。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也总结了一些组织小组活动的技巧,以解决小组活动中会话量不平衡及减少母语使用等问题,使小组活动更为有效。最后,作者提出了今后对影响小组活动的其他变项的研究方向,包括任务的主题、任务的形式(小组讨论、辨论、角色扮演等)、任务的难易程度等如何影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