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作用与找矿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耳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本文以熊耳山地区的金矿为研究对象,在已有区域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以及典型矿床解剖等,对熊耳山地区的金矿成矿作用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控矿因素、指出了找矿标志、建立了找矿模型,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对侵入太华岩群内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变辉绿岩开展了研究,变辉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303±30 Ma,证实了其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同期形成,二者构成双峰式侵入岩。对熊耳群马家河组安山岩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证实了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伸展、裂解有关。2、依据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矿点的特征,区内金矿分可分为2群4系6型。2群即内生金矿群和外生金矿群;4系即浆控金矿系、断控金矿系、风化金矿系、碎屑金矿系;6型即爆破角砾岩型、斑岩型、蚀变破碎带型、石英脉型、铁帽型、砂金型。3、铅和硫同位素研究表明,北岭金矿的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可能有部分壳源物质混染。成矿过程中由于天水的加入导致成矿流体氧逸度的升高,从而导致了硫同位素分馏。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是富C1流体,整体体现了相对还原的成矿环境。4、店房金矿矿石中硫化物的硫具有深源硫的特征;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电子探针研究表明,矿石中阳起石的主量元素变化范围不大,石榴子石属于铁铝石榴石系列,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或浅成低温热液成因,闪锌矿为中低温成因。爆破角砾岩体中花岗斑岩角砾的单颗粒锆石最小年龄为146 Ma,可能代表了成矿年龄下限。5、太华岩群和熊耳群之间的不整合面控制着区内金矿的空间分布。区域构造演化,莫霍面形态及壳幔物质组成,不同性质和级别的构造,地层,岩浆岩等为主要的控矿因素。指出了地质标志、地球物理标志、地球化学标志、遥感标志等熊耳山地区的金矿找矿标志。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开展了成矿预测工作,圈定了 4个成矿远景区和5个预测找矿靶区,并进行了找矿靶区勘查验证,新发现了栗子园金矿和堂门沟金矿,发现了熊耳山—外方山地区新的金矿类型——火山碎屑岩型金矿。
其他文献
新冠疫情的突发使得监狱会见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由传统以监狱室内会见为主导的会见模式转变为以视频会见为主导的会见模式。虽然在疫情防控期间监狱视频会见模式发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积极探索便捷化的视频会见技术并强化视频会见工作人员的配备与培训,对推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6世纪,资本横跨大洲大洋的流动可以说是现代金融史的起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曾经经受过资本的集中高涨与突发退潮的洗礼。明清时期,中国也是一个备受资本侵淫的国家。明末张居正“一条鞭”法的赋税改革、明末清初江浙和福广的发展,间接得利于舶来的国际资本(此时为金银)。但是白银的大进大出,制造了如卡住脖子的“银荒”和力不从心的“鸦片战争”,搞得朝廷晕头转向。毋庸质疑,当年的中国人缺乏驾驭资本全球流动的智
水资源是人类现阶段可利用或者将来可能被利用的战略性物质资源,该物质资源应具备满足地区内当前和未来所需的质量和数量的能力,其质量和数量也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潜能。本文利用超效率DEA-SBM模型测算2005-2018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时序与空间分布趋势分析,运用tobit模型分析探讨了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率、节水度以及水价方面对水资源效率的影响,可得出
贫困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相伴而生的社会现象。贫困与发展就好像一对相生相息却又互不合作的孪兄弟。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来说,谋求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奋力实现稳定脱贫,尔后才是逐渐走向富裕。笔者在对以大凉山彝族地区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进行持续跟踪观察后发现,这些地区居民依然较为普遍地沉浸在一套传统的、自洽的生存伦理以及生活方式中,以至于人的现代化进展赶不上其所处外部环境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程度上的不匹配、不
广泛赋存于地壳中的地下水,对地壳应力及固体形变具有敏感的反映。因此,通过研究地下水对地震的响应过程,对于理解地壳浅层水文地质过程与构造活动在时空尺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震引起的水文地质响应已被广泛报道,其对井-含水层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壳浅层的渗透性中,更多的观测实例将进一步加深对地震与地下水关系的理解。此外,由地震所引起的这些响应现象在空间及时间上均表现为随机分布,控制这种响应随机性的
近几十年,随着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页岩气资源得到了迅速开发。但是,数万方的水力压裂液注入到页岩气储层中并且返排率往往低于40%,而水占压裂液组分的90%-99%,大量水资源消耗将引发潜在的环境问题。而压裂液自发渗吸进入页岩气储层可能是造成返排率低的重要机理。此外,深入了解页岩的水力特性及水分运移规律对许多工程应用和自然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如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核废料存储等。因此,本文以
近年来,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全球页岩气开发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也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返排液泄漏是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返排液成分复杂,通常含有大量盐分、种类众多的重金属组分和水力压裂添加剂等。目前,我国已经探明的储量丰富的页岩气区块主要集中在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川渝湘黔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土壤多以碳酸盐岩风化后形成的红土为主,厚度较小,浅层岩溶
烃源岩有机质是油气的物质来源,针对它的富集规律研究有助厘清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和分布规律,对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前人针对上升流的研究多强调其在提高古生产力这一单一因素对有机质富集的促进作用。目前缺少上升流通过对古沉积环境的协同控制作用,进而影响有机质富集过程的系统研究。本论文以国内外两套在沉积过程中受到不同类型上升流影响的优质烃源岩(四川盆地大隆组和奥地利磨拉石盆地舍内
我国南方分布着大面积岩溶区,其独特岩溶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形成与一般地区差异较大的水文过程,难以用现有水文模型对该类地区的水文过程进行准确模拟,正确认识岩溶区降雨-径流过程、建立适用于岩溶区的水文模型对于这类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左江中下游作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SWAT模型,利用决定系数R2与纳什系数ENS值判断模拟效果。
城镇化的快速进行使得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逐年加深且影响面积逐渐扩大。城郊区域作为潜在城市发展区和都市农业发展区,其表生环境受到工业、农业及城市活动的同时影响,致使区域内土壤重金属来源变得复杂且变异性高。可见,开展土壤重金属的定量源解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然而城郊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研究仅多针对定性分析潜在来源展开,缺少较为全面的源解析的研究方法;且多强调人为影响的结果,自然源的贡献率的研究较为欠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