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商业空间和景观设计研究——以山西晋城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lianyang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公共生活方式。消费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以消费为主题的商业街区的兴起。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国外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涌进国内,影响了国人对于消费观念的转变;银行的新资本运营方式,使人们实现了超前消费,从过去单纯以存钱为主的生活方式——以消费为主的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变化都大大促进了商业街区的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膨胀的消费需求。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因其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晋东南小香港|”,是中西部地区新兴城市的代表。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进,晋城市的现代商业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消费水平取得了进一步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在核心区域建设了多条商业街区。这些城市主要商业街区在建设初期由于受到政策和技术等条件的局限,仅能满足当时的功能需求和审美水平。近几年,在政策的主导下,晋城市对多条主要商业街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以红星街、新市街、黄华街为主.   在改造的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手法,不仅满足了基本商业功能的需求,也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更放眼未来,关注绿色环保,将低碳节能融入设计,建造真正适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商业建筑和公共街区。这些商业街区的发展不仅折射了晋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事实证明晋城市在近20年的经济转型发展是成功的,同时,这些商业街区的建设过程也代表了中国当代大多数中小城市发展的现状,选取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   本文针对商业街区的空间布置模式和景观设计形式做了模式化的归纳和总结,主要研究了消费文化下的中国当代商业街区的三种空间布局模式,包括实体排列模式、院落模式和组团模式,具体分析了这三种空间布局模式的特点,以及它们与商业行为和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的三种形式的系统分析,包括植物景观、水系景观和小品及公共设施景观,分析了它们在商业街区中不同的存在形式以及对于商业街区氛围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中所研究的商业街区空间布局模式及景观设计形式适用于我国当代商业街区发展现状,特别是对于中小城市商业街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的特点在于通过对晋城市商业街区空间布局模式和景观设计的调研和分析研究,总结出中国当代中小城市商业街区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于其自身发展的空间形态和景观形式。这些研究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小城市商业街区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是传统民居的分类保护与更新改造问题。以山西省沁水县郭壁村为例,在了解郭壁村的村落基本概况,包括村落的地理环境、空间格局、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状态、民俗习惯以
骨灰堂建筑是一种立体化、高密度安放死者骨灰的建筑类型。论文以南京市二龙山骨灰堂项目的工程实践和相关设计研究为背景,探讨在高密度安放骨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骨灰堂建筑当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不仅承载着城市生活的愿望,塑造着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更是城市水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
自然通风是降低空调能耗和改善室内环境的有效措施。但是随着城市用地紧张及土地价格过高导致开发商对住区追求高密度及高容积率,使得高层住宅普遍存在大进深设计的趋势。高
近20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信息的处理和交换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工具“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1%,进入到了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城乡、重塑空间格局和推动城市发展的综合体制改革和城市化发展道路抉择阶段。而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
当下中国金融业正经历巨大变化,原因首先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次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普遍化。前者导致金融业务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并间接致使金融业务数据量的激增,而后者
现实社会中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发展使全球的信息交流和文化渗透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影响着城市形态和整体风貌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如何在这种大趋势下寻求和保持城市的独特性和风格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街道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街道类型。生活性街道作为城市空间构成的骨架,不仅是城市区域内部的连接线,更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之一,同时反映了城市的
随着城市景观建设的深入探索,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文化资源对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尤其是本土文化资源对于城市景观建设的价值体现。作为城市文化资源表达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