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堂建筑设计研究——以南京二龙山骨灰堂项目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灰堂建筑是一种立体化、高密度安放死者骨灰的建筑类型。论文以南京市二龙山骨灰堂项目的工程实践和相关设计研究为背景,探讨在高密度安放骨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骨灰堂建筑当代的纪念性表现。  论文首先介绍二龙山项目实践中暴露出问题:在骨灰高密度安放的条件下,骨灰寄存格架和建筑整体的设计脱离,空间纪念性表现不足。以此为起点,论文对纪念性的概念、来源、历史进行了梳理,结合相关论述提出“当代的纪念性表现”这一概念,并将其归结为适度的纪念性表现和面向个体的纪念性表现,并深入阐述了骨灰堂建筑这一类型和纪念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以此为基础,论文将骨灰堂建筑分为骨灰格架、建筑单元、总体环境三个尺度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其设计中的安放密度、格架设计、格架排布、结构、功能流线、空间单元组织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接下来论文对三个以不同尺度问题为起点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述和分析,对影响纪念性表现的相关设计问题着重展开讨论,并比较三个设计方案在纪念性的表现方面的异同点。  分三个尺度展开的骨灰堂建筑类型研究和二龙山骨灰堂项目设计研究,共同构成了本文对骨灰堂建筑的当代纪念性表现研究。
其他文献
建筑空间序列是建筑空间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运动中的人的空间体验。祭祀建筑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空间,其空间序列设计与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论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祭祀文
建筑并非粹的形式,而是由各种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所形成的复杂事物。它呈现出的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极少主义”形象,而可能是一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复杂状态。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住区商业设施作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住区居民对于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需求的差
我国高校在历经十几载的合并、扩建和发展浪潮后建成了数量众多的新校区。由于大学校园建设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加之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以及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
传统古镇是人类聚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保护古镇就是传承历史。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古镇的历史
四川省拥有历史文化名城46座,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7处1,截止到2014年第三批次的“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四川共有8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乡村建筑作为一种历史生活产物倍受人们的关注,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中传统乡村建筑可使传统乡村建筑在被利用的同时又得到一定的保护。本文主要是针对川西地区乡村旅游中传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城市的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就在此时“田园城市”理论应时而生。“田园城市”的实践发展之路并不
当前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是由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构成,并根据空间特征和历史价值,提出相应保护策略和方法。但许多承载历史信息的
本文研究的是传统民居的分类保护与更新改造问题。以山西省沁水县郭壁村为例,在了解郭壁村的村落基本概况,包括村落的地理环境、空间格局、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状态、民俗习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