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口不断激增,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也随之相应延长,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出行难的问题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标志着住房步入商品化时代,城市地价、房价不断高涨,城市空间日益分化,中高收入群体不断向城市中心区域聚合,低收入群体则不断向城市边缘区域扩散,由于低收入群体居住边缘化的蔓延,出行问题成为了继住房问题后困扰低收入群体的又一民生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的低收入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交通-公平分析框架,从出行工具公平、出行时间公平、出行距离公平以及出行成本公平四个方面来调查低收入群体的交通出行现状,并从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分析低收入群体日常交通出行难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低收入群体对于当前的日常交通出行现状满意度普遍不高,主要对于居住地周边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稀缺、公共交通运行频率过低等方面表示不满。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群体日常出行的首要目的是用于工作通勤,日常出行交通工具集中在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两类。根据低收入群体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远近将其归纳为三种不同类型,即职住分离型、职住一体型以及其他类型。其中职住分离型低收入群体又可细分为主动选择职住分离与被动选择职住分离两类,职住一体型低收入群体可细分为城市边缘地区职住一体与城市中心地区职住一体两类。不同类型的低收入群体出行难原因各不相同,但居住地周边交通配套设施与生活配套设施稀缺、隔离社区造成的城市空间结构碎片化与公共交通物品供给不均衡引发的相对剥夺感激增是三大主要原因。据此本文提出对策建议,第一,要开展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城市规划,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规划城市保障性住房并减少城市隔离社区的规划与建设;第二,建立基于公民体验的政策设计,在制定与低收入群体相关的各项公共政策时应引进公民参与机制;第三,增加公共交通服务的供给数量,同时也要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第四,尝试构建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整合,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体出行工具选择少的难题;第五,要不断完善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建设者,更是城市美好生活的享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