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环境话题被频繁提及,不仅环境事件层出不穷,环境行动也不少见,环境非政府组织(环境NGO)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它们关注环境事件,倡导环保行为,发起环境行动,在环境领域的活跃度越来越高。环境NGO入驻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不仅拓展了自己的传播渠道和动员平台,也丰富了网络公共空间的社会议题讨论,而且对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中的绿色话语空间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微博平台的行动动员,是环境NGO在新媒体生态下借助于微博传播特征带来的新体验。本文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其在新浪微博中的文本,通过比较分析两起环境行动,试图来探索环境NGO是如何使用微博动员环境行动的。环境NGO在微博平台的策略选择,是基于怎样的原因考量,从总体来看环境NGO的微博动员具备怎样的特点,笔者企图通过这样的分析,勾勒出环境NGO在中国现实环境下通过社会化媒体进行话语动员的轮廓,研究得出微博对于环境NGO发起环境行动有着怎样的影响,以及目前环境NGO微博动员实现的突破和面临的困境。之所以选择“绿色和平”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该组织的活动范围比较广,行事风格明显,影响力也比较大。除去绪论部分,本文将从五个章节进行论述,遵循由“面”到“点”最后回归到“面”的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是论文的铺垫,目的在于能够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绿色和平”的概况进行了介绍,主要是组织简介、工作模式和社会化媒体使用等,着重介绍该组织在新浪微博上的传播概况和行动发起情况。第二三章是论文的案例分析部分,通过“绿色和平”发起的“雾霾治理”和“守护北极”两起行动,从话语、修辞、传播路径、故事框架等方面着手来分析环境NGO是如何使用微博动员环境行动的。两个案例自身的特点不一样,而“绿色和平”微博也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对前者主要采用了平淡风格,通过一种稳步推进的方式达到公众教育和知识普及的目的,后者则选择了激进风格的动员,通过建构完整的故事框架和情感动员,最大限度地发动舆论压力。通过两个议题的分析比较,发现“绿色和平”非常善于在实行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根据行动本身特点进行动员。论文的第四章是针对两起行动的比较归因。主要从三个方面切入,首先是对两起行动策略选择的比较,归纳出环境NGO主要从策略风格、文本选择、叙事框架三个部分进行动员,选择平淡或者激进的动员风格,文本选择侧重于选择影像还是文字,以及选取完整性或者碎片化的故事框架是当下环境NGO的主要动员策略。并从动员主体的、微博传播路径以及环境行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三个方面来探讨在不同行动中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因,在这种不同中概括出环境NGO微博动员的特点。论文的第五部分着重分析微博对于环境NGO发起行动的影响。微博为环境NGO的行动动员提供讨论空间、建构身份认同,并将环境行动纳入全民认知框架。与传统动员策略相比,微博动员最大的突破是不再将动员完全依赖于大众媒介,动员策略从“媒体策略”向“行动策略”转变,并在话语空间的实践与生产上更具多元化。最后对环境NGO微博动员面临的困境提出思考,认为目前的困境主要来自于微博大环境和环境NGO自身两个方面,微博日渐式微,环境NGO的微博动员独立性不够,也处于“单枪匹马”的态势,这都将对动员效果产生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