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B1、B2等几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的生长动态及其抑菌机理B1、B2、B3、B4、B6的菌体生长量(OD600)及其拮抗活性物质产生最佳时间为:B1、B2、B3 菌体生长量(OD600)在24h达到最大值,抑菌活性分别在72h,48h、48h达到最大;B4、B6菌体生长量在48h达到最大值,而抑菌活性在60h时达到最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菌的抑菌活性增至最高后,持续到120h时,仍保持最高抑菌活性,表明抑菌活性的稳定性。枯草芽孢杆菌B1、B2及其混配菌B1+2、B146、B2346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辣椒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茄子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和大蒜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各菌株对大蒜白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R值(R=CK中的菌落半径-病原菌向拮抗菌生长的长度/CK中的菌落半径)分别为0.55、0.54、0.58、0.64、0.67。其中混配菌的抑菌作用明显高于单菌株,尤其是B2346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效果,对4种病原菌的R值分别为0.53、0.62、0.66、0.67。显微观测发现,拮抗菌的抑菌机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造成细胞畸形,出现泡囊、肿胀、继而崩解;2. 破坏细胞壁、胞壁溶解、菌丝原生质渗漏,并且菌丝断裂成段,继而消解,失去对植物的侵染能力。2. B1、B2种的鉴定通过测定B1、B2对C、N利用能力等30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结合表型特征及16S rDNA分析,确定B1、B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 枯草芽孢杆菌B1、B2抑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B1、B2(Bacillus subtilis)产生的抑菌物质经盐酸沉淀,乙醚萃取并旋转蒸干获得粗提物,利用薄层层析将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抑制芽枝孢(Cladosporium sp.)生长为指示对薄层层析板进行生物显影,分别获得Rf=0.83、Rf=0.56、Rf=0.40和Rf=0.89、Rf=0.40多条抑菌带。表明B1、B2菌株代谢产生的抑菌物质为多组分物质。对抑菌活性显著的两条抑菌带经甲醇浸提,红外光谱测定和GC-MS分析,鉴定出多种小分子的肽类及氨基酸类物质的降解产物—酰胺类物质和脂肪酸类物质,因此初步确定B1,B2的抑菌物质主要为肽类和氨基酸类物质。 4. B1、B2生防菌剂防治高寒地区春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B1、B2及其混配菌液在1:5高浓度下对油菜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WP=6>作用,20倍液稀释为最适浓度,对油菜种子的萌发以及主根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B146、B2346(20倍液)处理油菜种子,种子萌发率达 98.5%和98.0%(CK为83.0%);种子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54.0%和52.5%,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B1、B2及其混配菌对土壤中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扩展及其菌核的形成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如B2346在接菌后25天菌丝仅在土壤表面扩展,菌核量仅为0.010g/100g(土壤),而CK为2.436g/100g(土壤),B2346的抑制率高达590.9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拮抗菌和标记菌的混配菌B1+B2和 B1R+B2R拌种,对油菜株高、根长、分支数、结荚数均有一定促生作用。其中B1R+B2R 对株高、结荚数、植株根长的促生作用显著,分别比清水对照增长12.15%、36.45%和23.78%。两种混配菌对油菜的分支数的促进作用与清水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分别增长22.18%和37.02%。B1+B2、B1R+B2R的田间防效分别为57.79%、62.30%,而适乐时为54.40%,防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