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前科学概念是天性自足的儿童在感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于日常生活中各种途径形成的相关科学经验的概括与抽象。关乎儿童前科学概念的追问是对儿童生活世界的关切,是对人自在天性的尊重。儿童前科学概念水平和特征的揭示对于认识儿童,理解儿童,深入实施科学教育具有独特价值。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儿童科学教育中“知识与概念”的每每缺失,儿童前科学概念的忽视情况屡见不鲜。本研究以地球与空间科学中太阳和月亮为例,从城市与乡村出发,旨在了解大班幼儿前科学概念的基本观念、内容特征及其水平,为城乡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提供启示。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式选取三所城市幼儿园和四所乡村幼儿园,共抽取64名5-6岁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市大班幼儿30名,乡村大班幼儿34名,主要运用访谈法和作品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前人基础上改编《大班幼儿地球与空间科学概念访谈提纲》和《大班幼儿解释水平评估标准》等研究工具,借助NVivo11和SPSS20.0对访谈资料整理与分析,进一步了解比较城乡大班幼儿前科学概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第一,城乡大班幼儿关于日月的观念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大班幼儿认为同一时空下太阳光颜色是一种颜色,月亮形状有圆形和弯状;几乎所有大班幼儿观察到日夜更替和月相变化具有重复性的特点,其中月相重复性变化包括交替重复、线性重复和环状重复三种基本模式;城乡大班幼儿关于日月变化的理解类型主要有不知道、泛灵论、情感参与、人造万物论、决定论和因果论,以因果论为主。第二,城乡大班幼儿前科学概念的内容特征包括三点,自然现象观察:静止状态与运动状态,自然现象模式认知:无序性与重复性,因果关系解释:外在属性与内在属性。第三,城乡大班幼儿前科学概念水平不同步。城乡大班幼儿前科学概念解释水平总体不高,城市大班幼儿前科学概念的解释水平显著高于乡大班幼儿;第四,大班幼儿前科学概念存在城乡差异。首先,大班幼儿语言表征存在城乡差异;其次,大班幼儿概念同化程度存在城乡差异。据此,研究者从前科学概念与领域普遍性和特殊性,前科学概念发展与特定情境和环境,前科学概念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者提出相关建议:视界融合,立足当下前科学概念现状;概念与过程,促进儿童作超越事实的思考;和而不同,关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