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硅材料是至少有一个有机基团与硅原子直接相连的一类有机合成材料,是元素有机材料中发展最快的一支。有机硅材料具有耐高低温、耐老化、耐候、电气绝缘、生理惰性等许多独特的性能,为其他有机材料所不能比拟和替代。有机硅材料的种类主要包括硅烷偶联剂、硅油、硅橡胶、硅树脂,被广泛应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建筑、交通、纺织、医疗卫生、日用化工等领域。目前制备和功能化有机硅材料的主要方法是硅氢加成反应,该方法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缺点,如需要贵金属催化剂的参与,增加生产成本;催化剂容易受到一些元素(如N、P、S)的影响,"中毒"失去催化活性;存在副反应,提纯步骤繁琐等。因此探索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用于有机硅材料的制备和功能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胺-烯反应(aza-Michael reaction)是一类由胺基化合物与α,β-不饱和烯烃发生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其原子利用率达到100%,是原子经济性反应。一般不需要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在室温或较为温和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速度适中,反应产率和定向选择性高,不受其他功能基团的影响,基本无副反应发生。该反应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天然产物的制备,聚合物的合成和功能化。本文主要利用胺-烯反应设计合成有机硅材料及其性能研究,探索其作为一种制备有机硅材料新途径的可行性。1、以γ-哌嗪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多种α,β-不饱和烯烃化合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丙烯腈、马来酰亚胺)发生胺-烯反应,合成一系列功能化有机硅烷,包括含有单官能团的硅烷和含有两种相同或者不同官能团的硅烷。探索了胺类化合物和共轭烯烃的反应活性,讨论了反应特性,研究了浓度、温度、烯烃的结构对单、双加成选择性的影响,为后续利用胺-烯反应制备功能化有机硅材料提供参考依据。2、将胺-烯反应作为一种新型硫化方式制备硅橡胶。合成了高分子量聚(哌嗪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作为基胶,低粘度聚(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作为交联剂,通过哌嗪基与丙烯酸酯基之间的胺-烯反应,使硅橡胶交联固化。利用固体13CNMR探索交联机理,利用无转子硫化仪研究硫化特性,探讨二段硫化温度及时间、交联剂用量、白炭黑用量、基胶分子量、基胶中哌嗪基的含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新型硫化方式不需要催化剂,避免了催化剂残留对硅橡胶造成的不良影响。硫化过程中无小分子副产物生成,硫化温度不高(120 ℃),方便实际加工生产。制备的硅橡胶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11.43 MPa,撕裂强度30.72 kN/m),同时保持了硅橡胶的耐高低温性能、疏水性能。3、为了改善硅橡胶模量低的状况,从基胶结构设计入手,合成了高分子量聚(氨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和聚(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作为基胶,它们可以与交联剂中的丙烯酸酯基发生二次或三次胺-烯加成反应,形成"拉簧式交联"。利用固体13CNMR和红外光谱研究交联机理,探索二段硫化温度、交联剂用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与传统交联方式相比,"拉簧式交联"在提高交联密度的同时不会降低Mc,因此能够提高硅橡胶的模量,又不会降低橡胶的弹性和其他力学性能,是一种提高硅橡胶模量的有效途径。硅橡胶的100%定伸模量由聚(哌嗪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的1.31 MPa,提高到聚(氨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的2.18 MPa和聚(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的 2.55 MPa。4、首次通过胺-烯反应合成碱基功能化聚硅氧烷。利用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与过量的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反应,合成含双键的腺嘌呤基和胸腺嘧啶基丙烯酸衍生物,然后与聚(哌嗪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发生胺-烯反应,得到腺嘌呤基(A-PDMS)和胸腺嘧啶基聚硅氧烷(T-PDMS),利用核磁共振、GPC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硅氢加成反应中保护、脱保护过程,是一种制备含氮聚硅氧烷的便捷途径。碱基聚硅氧烷由原料的半流动状态变为固态,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其具有弹性体的特征,利用变温红外分析了这种状态的改变是由于A-A、T-T之间的氢键组装作用引起的。将A-PDMS与T-PDMS混合,发现它们之间可以通过A-T的异组装作用形成超分子弹性体。由于A-T的结合作用更强,得到的异组装弹性体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且可以通过两种碱基的含量进行细致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