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20世纪书籍版式表现的风格流派入手,通过对各时期主要书籍装帧艺术的风格流派表现形式的分析与研究,从中发现在现代书籍版式构成与表现的关系中存在着两个主要倾向:其一,“构成”理论在现代书籍版式中被片面理解,即“构成主义”风格对书籍功能性的单一认识,认为“书籍应该表现新时代的刻苦精神,特别是无产阶级的朴素无华的阶级特征,在版式编排上,他们采用了未来主义杂乱无章的方法,表示与传统的、典雅的、有条不紊的版式编排的决裂”,由于受到政治的影响,片面地对书籍功能的强调,并将书籍作为政治的工具。“风格派”在版式横纵结构上的机械性表现,很多设计师过于追求版面形式感,过于对版面分割的模仿,往往忽视了对版面功能与内容的把握;其二,“表现”形式在现代书籍版式中也有被曲解之处,即“至上主义”的表现形式与书籍内容的脱轨,其代表人物马列维奇认为:对于至上主义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隔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这些主张忽略了书籍主体内容的存在,在书籍版式设计中也有所体现,他们只重视书籍版式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对书籍版式的文学内涵的探求。“表现主义”书籍版式对理性思维的淡化,表现主义风格的书籍版式不注重装饰性,甚至“以丑为美,”使他们执著于打破艺术的和谐美,并把书籍版式的重点放在情感的宣泄与表现形式上。我认为这些书籍版式设计中的倾向,实质上是对版式规律认识上的错位,应该在现代书籍版式的构成与表现中重视整体意识,把握整体意识的核心要素,即注重书籍版式内在秩序与外在形式的整体性,以及书籍版式视觉表现整体的和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