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
本文以淀山湖常见7种沉水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梅花藻Batrachium trichophyll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小茨藻Najas minor、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穗状狐尾藻Mrriophyllum spicatum,研究了沉水植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和动态规律;以及沉水植物在好氧(DO>3.5mg/L)和低氧(DO<3.5mg/L)状态下分解释放总氮、总磷和有机物(以CODMn表示)等营养物质的动态过程;并对沉水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净去除率、分解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释放强度同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从而为恢复淀山湖沉水植被群落和利用沉水植物防治湖泊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1)7种沉水植物的含水量均在90%以上;粗灰分含量以穗状狐尾藻最高(30.83±1.18%),马来眼子菜最低(14.88±1.20%);金鱼藻的氮和磷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07+0.22%和0.994.0.09%;梅花藻含氮量最低,为2.18±0.13%;轮叶黑藻含磷量最低,为0.254.0.02%。
2)7种沉水植物系统的除磷效果都很好,主要表现为沉降吸附;金鱼藻和马来眼子菜植物系统的除氮效果较好;马来眼子菜和穗状狐尾藻对氮磷的去除效率最高;这三种沉水植物可作为淀山湖沉水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氮快,对有机物(CODMn)的去除效果不显著:沉水植物系统使水体中的叶绿素a大幅下降,对DO和pH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供试沉水植物系统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方式,可分为三类:植物体吸收为主、吸附沉降为主和二者结合。
3)沉水植物腐烂分解过程中,好氧条件下总氮和有机物的释放强度大于低氧状态,磷的释放好氧状态和低氧状态没有显著差异。整个实验过程中,大多数沉水植物在好氧和低氧状态下分解释放总氮、总磷和有机物的强度值在第8—10、15、22天左右明显下降,出现负值,即氮磷营养物质被吸收的现象,基本呈现以7天为一个周期的波动。沉水植物对磷的释放较氮快,一般在10天左右释放完毕;而总氮的释放需要28—30天左右;有机物的释放需要20天左右。因此沉水植物死亡后应尽快收割或打捞,以防止营养物质大量释放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4)沉水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体对水中活性磷的净去除率与植物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5,pO.05)。沉水植物分解过程中,好氧状态下,亚硝酸盐氮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粗灰分呈显著正相关(p.05);总氮、总磷、可溶性总磷酸盐的平均释放强度分别与植物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物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低氧状态下,活性磷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粗灰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氮、亚硝酸盐氮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氮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