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目的功能语义场对比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范畴和行为、原因、条件等范畴一样,是语言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中,目的是一个重要的语义范畴。在俄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表达目的的手段。分析目的语义范畴的所有表达手段体现了功能语义场理论的研究方法。本文在该理论基础上对目的表达手段进行系统分析并与汉语进行对比。俄罗斯语言学家通常从复合句、不定式、名词格形式等角度分别对目的表达手段进行描写。只有极少数学者在功能语义场理论框架下,对俄语中表达目的范畴的各种语言手段进行了总结。而在汉语学中目的语义范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的语义范畴在2008年才被王凤兰明确提出。此外,至今并没有学者从功能语义场的角度对汉语目的范畴进行描写,俄汉语目的范畴表达手段的对比也是少之又少。对比研究俄汉语目的范畴表达手段具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在本论文中我们在功能语义场的框架下研究目的范畴,同时将目的功能语义场的概念运用到汉语中,尝试在功能语义场的框架下研究汉语中的目的范畴,并第一次在功能语义场理论的基础上对俄汉语中的目的表达手段进行了对比。对比研究俄汉语目的功能语义场有利于丰富目的功能语义场的研究,为汉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俄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学习方法,对俄汉语目的表达手段的学习和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论文由前言、正文四章、结束语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在前言中我们对论文的研究对象、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实用价值、论文新意、研究目的及任务、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论文结构进行了概述。在第一章中我们对A.B.Бондарко的功能语义场理论做了简要介绍,为下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我们对本文研究的目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目的的语义特征,目的和用途的差异,以及目的和原因、结果、条件、用途等语义范畴的交叉。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我们分别对俄汉语目的功能语义场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研究了核心区、近心边缘区、较远边缘区和最远边缘区分布的目的表达手段,并分析了主要表达手段的语体和使用特点。第四章则是对俄汉语目的功能语义场的结构和所有目的表达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各表达手段的异同,并指出了俄汉语特有的表达目的的手段。在结束语部分,我们对本论文的研究作了整体总结,简要陈述了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了论文的不足和该课题的研究前景。
其他文献
<正> 本文介绍的速度监视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电机超低速运行的装置(该系统也可用来监视和保护电机超高速运行)。介绍了速度监视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工作过程。速度
针对上海某高速公路工程桥头软土地基薄壁管桩施工中采用传统活瓣桩靴和钢筋混凝土桩靴出现的问题,提出采用废旧轮胎作为桩靴的薄壁管桩施工新工艺。实际应用表明,废旧轮胎桩
本文从一类数学问题的求解中得到了关于组合数计算的一个公式,进而演化出一个公式序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及社会的巨大变化,本地化行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蓬勃发展、遍布全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因特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