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rESWT)处理后肌组织形态学及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和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的变化。[方 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兔60只进行动物实验,体重为2±0.2Kg。在rESWT处理当天和处理后第1、2、4、6、8周(分别对应于第1至6组)取该组兔(n=10)的双侧小腿三头肌组织。冰冻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双侧肌肉组织的形态变化,对AchE进行染色后测量光密度值,对nAChR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进行计数。临床试验选取脊髓损伤伴发痉挛患者23名,对双侧腓肠肌行冲击波治疗(强度2bar,频率10Hz,冲击次数2000),在冲击波治疗前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比较CMAP各参数。[结 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取材肌组织HE染色后未见形态明显差异;rESWT处理后6周内AchE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且在处理后第1周达峰值后缓慢下降,至处理后8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AchE平均光密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rESWT处理后6周内nAchR数量显著减少(P≤0.05),但8周内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处理后第8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nAchR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试验所有患者冲击波处理后CMAP波幅均显著降低。[结 论]对肌肉组织进行适当强度的rESWT处理后,肌纤维形态学未发生较大改变,AchE显著增多、nAchR数量显著下降但均呈恢复趋势,表明短时间内该强度rESWT的处理减少了肌细胞接受刺激的数量和程度,进而减少动作电位的产生。结合前期实验基础及临床试验结果,rESWT对正常肌组织及痉挛肌组织影响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