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能源合理的有效利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变材料(PCM)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因具有储能和蓄热等优点的相变材料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被广泛应用在航天、军事、建筑、服装等领域。聚乙二醇结构规整,易于结晶,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性能稳定,较高的潜热,无过冷和相分离等优点的绿色功能材料,是目前能量储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聚乙二醇受热存在固-液相转变,易于泄漏,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限。因此,研究者通常通过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借助载体“封装”相变物质制成固-固相变材料(SSPCMs),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液体泄露。本文以聚丙烯腈为主链,聚乙二醇类大单体(马来酸聚乙二醇单甲酯(MAMPEG)、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丙烯酸聚乙二醇酯(ACPEG))为侧链通过水相沉淀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酰胺为第三单体,制备出聚(丙烯腈-丙烯酰胺)-g-马来酸聚乙二醇单甲酯(P(AN-AM)-g-MAMPEG)、聚(丙烯腈-丙烯酰胺)-g-烯丙基聚乙二醇(P(AN-AM)-g-APEG)、聚(丙烯腈-丙烯酰胺)-g-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AN-AM)-g-ACPEG)三种共聚物,分别探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类大单体及不同配比对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热失重分析(TGA)及偏光显微镜对MAMPEG、P(AN-AM)g-MAMPEG进行表征,马来酸酐与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化反应酯化率的影响因素的强弱分别是:摩尔配比>催化剂质量分数>甲苯含量>反应时间,得到的马来酸聚乙二醇单甲酯(分子量2000、4000、5000)的熔融焓、结晶焓比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有所下降,红外光谱显示成功地与丙烯腈共聚在一起,得到的接枝共聚物(聚以二醇单甲醚分子量为2000、4000、6000)最大结晶焓为40.15J/g,随着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分子量降低,接枝共聚物的结晶焓值减小,XRD显示结晶能力也下降,热稳定性没有太大变化。(2)丙烯酰氯与聚乙二醇(2000、4000、6000)反应制备的大单体与丙烯腈共聚,红外显示两者很好的共聚在一起,得到的三种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共聚物中最大结晶焓为49.8J/g,随着分子量的减小,结晶焓减少,结晶能力减弱,不同配比下,随着PEG:AN比值较小,共聚物的结晶焓较小。(3)烯丙基聚乙二醇(分子量1200、2400)与丙烯腈共聚,红外的测试结果两者共聚成功,共聚物的最大焓值为44.4J/g,分子量越小过冷现象越明显,随着APEG:AN比值的降低,结晶焓值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