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大众的切身利益设计的广告。公益广告多以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因此具有隐喻性。而要达到每个广告各自不同的目的,就牵涉到语言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而牵涉到语言学。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学者对广告做了研究,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的为数不多,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广告中的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的更是少之又少。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思维具有隐喻性,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隐喻。电视广告运用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模态来刺激人们的思维,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构成的隐喻就叫做多模态隐喻。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广告之中渗透着隐喻,方便受众理解、接受,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要达到好的效果,广告中间自然要运用到许多与人类思维密切相关的认知机制,如认知语言学中所关注的图形背景、象似性和概念整合等。本文以电视广告中的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具体运用图形背景理论、象似性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其中含有隐喻的公益广告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揭示含有多模态隐喻的广告如何运用各种认知机制来使广告达到其目的。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有:1.在公益广告的隐喻中,始源域出现率明显高于目标域,并且始源域多是动物,目标域多为人类。每个广告至少包含一个隐喻;2.这些广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模态是图片,文字和音乐。在图片模态中,红色最为突出,并且表达的是紧急、危险、帮助和爱心等意思;3.本研究验证了图形更具移动性、更小、受有更大的关注;背景更大、一旦被感知就更具背景性、更持久。另外,我们也发现图形和背景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互换;4.本研究验证了能指和所指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联系。同样,始源域和目标域也不是任意的,而是存在着种种联系;5.每一个多模态隐喻都能用概念整合来分析。也就是说所有的隐喻都能从概念整合的角度来分析,其中始源域通常是输入空间1,目标域通常是输入空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