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虽然缺乏建构政治理论的自觉和能力,但是,对于中国社会政治变迁中任何巨大乃至细微的变动,总是以感性、真切、多动的政治心理及行为迅速做出反应。他们的这种反应有着巨大的覆盖面和历史延续力,不仅反作用于当时当下的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的是,经由世世代代、年深日久而积淀为乡村社会特有的政治文化心理,从而对中国政治发展、社会稳定乃至他们自身的政治解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问题研究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社会政治变化、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反应,以及这种反应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为分析框架;以传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为分析基点和参照,对近代以来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反思性考察。全文以分析其积极向上的变化为主基调,从两个层面——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六个维度——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行为的深度、政治行为的广度和政治行为的具体方式展开分析。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共七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现状进行了简要评析,介绍了研究方法、各章安排,并提出了预期目标。第二章对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予以必要的说明和论证。(1)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的涵义,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2)传统农民关于宗族自治的心理及行为并不具有政治性;当代农民关于村民自治的心理及行为具有政治性;农民政治心理发展的维度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动机,政治行为方式发展的维度包括政治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具体方式;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发展意味着其政治人格的发展、政治能力的发展、政治主体性的实现、政治属性的展现及政治关系的发展;(3)该项研究的相关理论借镜。第三章对传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基本特征的分析,是近代以来农民相关变迁的背景和参照。(1)传统社会“超稳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是传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形成并固化的社会基础;(2)传统农民形成了忠顺与反叛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模式;(3)传统农民的忠顺与反叛造成了“王权支配社会”,并积淀为乡土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第四章对近代社会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1)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震荡是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发生嬗变的基点;(2)晚清农民怒涛般的反抗心理及行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了晚清社会;(3)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的革命心理及行为成就了中国革命。第五章对新中国建设时期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1)新中国对乡村社会的改造是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得以重塑的背景;(2)农民在矛盾的政治心理支配下,既积极主动又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新国家的政治生活;(3)农民的“政治卷入”对新国家的建设具有较大的负面效应。第六章对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1)“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发生跃迁的基点;(2)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具有显著的公民性取向;(3)新时期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对当下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双重效应。最后是全文的结语部分,对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予以回顾总结: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的实质是其臣民人格向公民人格的过渡;变迁的动力源于直接、间接两类政治社会化机制的合力;变迁的逻辑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同时还预设了中国农民政治人格发展的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