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引导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生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握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特点,才能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于精神生活不甚了解,对于由于精神生活质量低下,从而阻碍自身综合发展问题的解决更是无从谈起。那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大学生们知道何为精神生活,即其基本内容与结构,再之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对于精神生活的探讨首先源于对精神、灵魂、意识、思维的探索,逐渐发展成为对个体精神生活的研究。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特点主要是基于精神生活结构划分中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休闲娱乐等维度,但是对于特点的研究不能就精神生活而谈精神生活,还要立足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宏观社会大环境——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期、网络化社会和微观小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多重影响。此外,发展特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体现主体的特点,又要有具体的发展趋势。为此,针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特点的研究,采取了综合对比前几代大学生以及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特点的提炼归纳两种方式。经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自我、自主化特征进一步显现,理性、务实倾向将持续存在,多元、变动性发展是一种常态,开放互动性发展将不断得到强化,当然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失衡、失序现象。针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呈现出的发展特点,其中有一些较之于之前几代大学生明显改善的方面,当然也存在由于环境变化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新问题,也不乏一些潜在的、可能的、已经暗露苗头的问题。有一些让大学生感到苦恼、深陷其中,有一些甚至连大学生自己都还没有发现。教育的引导性在于教育者能够敏感的发现这些问题,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策略。鉴于精神生活是置于人的深层次世界中的,所以主要是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仰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多多开展特色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挖掘大学生身边的精神资源;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最后仍是落实到通过阅读、实践、慎独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自觉性,不断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与层次。
其他文献
遗传损献是尸体来源是一个重要渠道,由于普遍缺乏合法的遗传接受机构和正常的法律办理程序,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等诸我国目前存在的遗体无处损献,尸体无处可要的矛盾,建设可通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湿地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湿地的保护、生态恢复和利用。湿地植物物种丰富,拥有三大优势:适应性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首次在报告中出现专门关于青年的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情感教育逐步在小学语文中开展起来。窦桂梅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名师,其情感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处闪烁着"窦桂
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 “你幸福吗? ”首次将“幸福”的话题推及大众,引发了全民的讨论热潮。加上高校频繁出现各种非常态现象,让人开始关注
进入二十一世纪,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最为瞩目的现象之一。这种“流动着的互联网”正在极大地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青年大学生群体是新鲜事物的
<正>胡乔木是我们党内的文章大家,他的文章写作之道对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这里收集整理了胡乔木谈怎样写文章的一些论述,供大家参考。"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指导
通过对太原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年级学生作文中使用介词短语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最常出现的是以传统介词和从属连词引导的介词短语,而兼作介词的副词、分词介词的出现次数很
高等教育学自1983年获得二级学科建制以来,就以建立独立的学科为目标。为此,学者们围绕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的建构等问题展开艰辛的探索。虽然取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