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首次在报告中出现专门关于青年的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高校作为高知青年的聚集地,如何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对于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增强执政能力意义重大,论文主要围绕新时期高校学生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状和途径进行了探讨。首先,论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深入阐述了课题的现实意义。认为,大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时代要求,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的伟大历史使命,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其次,论文从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出发,研究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和素质要求。认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历史使命感、健全的人格和执着的学术精神等五方面的基本素质。接着,论文就新时期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做了阐述,并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青团工作实际,概述性地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具体现状,并就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挑战作了分析。最后,文章在各高校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马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原则、培养内容和培养途径,认为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日常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选拔、培养、使用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培养原则;必须明确“三个层级”的培养内容,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解放思想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展的法宝、意识与境界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核心;必须把握“四重四抓”的培养途径,即重情感、抓信念,重层次、抓机制,重效应、抓榜样,重平台、抓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