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上“全纳教育”倡导者认为,“全纳教育”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我国响应国际全纳教育的号召,提出并实施了多年的随班就读政策正是全纳教育在我国本土化的产物,其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到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相应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同伴关系作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青少年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的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其中,随班就读肢体障碍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缺陷导致其外形上以及日常行动上区别于其他普通学生,那么,在学校生活中作为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在学校里的同伴关系状况又如何呢?目前,较少的研究者关注到这一块,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综述及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试图探究目前小学随班就读肢体障碍学生同伴关系现状及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而试图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本次对于随班就读肢体障碍学生同伴关系的考察主要从评价同伴关系的两个重要指标——同伴接纳以及友谊关系两个层面进行。友谊关系的评判主要考察其重要变量友谊质量。研究对象为在重庆市内普通小学校寻找并选取符合本研究的10名小学随班就读肢体障碍学生及其共计425名同班同学和老师。同伴接纳层面采用国内学者邹泓的《小学生同伴关系量表》,从同伴欢迎、同伴忽略、同伴拒绝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共收回有效问卷389份。友谊关系层面采用由国外学者Parker和Asher编制,后经由国内学者周宗奎教授修订的《友谊质量问卷》,从陪伴与娱乐等六个维度进行考察,共收回有效问卷372份。之后,将有效问卷数据录入SPSS21.0,采用数理统计法分别对两个问卷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检验及分析,并最终将有价值的数据整理成图表呈现。同时,采用提前编订好的半结构性访谈提纲对问卷调查的综合平均分最高,中等,最低的3位肢体障碍学生及与其接触、了解最多的老师和同学共9名作为访谈的对象。了解更多的关于肢体障碍学生平时与同伴相处的态度、行为、表现等,为同伴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资料。整个调查过程中都遵守了教育伦理性的原则和科学研究的原则。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同伴接纳方面,小学随班就读肢体障碍学生能够得到同伴的包容和接纳,但受到喜欢的程度较低,受到忽略的程度最高,大多数属于班级的“边缘人”。第二,不同性别的小学肢体障碍学生在同伴忽略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容易遭受同伴的忽略。并发现普通学生群体中女生受到同伴忽略的程度也更高。第三,在友谊关系方面,小学随班就读肢体障碍学生在冲突的解决和陪伴与娱乐方面与普通学生的差异显著。其在友谊关系中解决冲突的能力较弱,发生矛盾不容易和解且友谊关系中缺乏与朋友之间的相互陪伴和娱乐,沟通交流能力不足,第四,小学肢体障碍学生在帮助与指导和肯定与关心方面表现出了对待友谊关系的珍视,渴望得到朋友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渴望自己做一个能帮助到朋友的人。第五,不同性别的肢体障碍学生在友谊关系中的冲突解决和亲密袒露与交流两个方面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相比男生在与朋友发生冲突后的问题解决能力较弱,且积极沟通交流方面更加显得力不从心。第六,经研究发现,无论是小学肢体障碍学生群体还是普通学生群体,女生的同伴接纳程度和友谊关系质量相比男生都要更弱。女生群体的友谊关系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特别是在矛盾发生后缺乏主动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相比之下,男生的友谊关系更加稳固。综合以上结论,从学校、教师和家庭层面提出下列建议: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注意关注肢体障碍学生自身心理层面的诉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学校应该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布置。从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来看,学校各种文化活动以及课程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肢体障碍儿童的特点和需要,针对女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应对冲突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通过“绘本阅读”这一类的课程,从精神文化上去引导女生群体在同伴关系中敢于交流,乐于交流。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教师对于肢体障碍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对于他们的态度,所以,教师自身需形成对肢体障碍儿童的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在班级建立友谊小分队等,引导肢体障碍学生参与到更多的集体活动中去,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和交流,帮助肢体障碍儿童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为其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奠定必要的基础。从家庭层面来说,肢体障碍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应该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认知,勇于承认和接受自己孩子的不足,同时也能够积极发现和培养孩子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可以带孩子参加兴趣班,帮助孩子培养特长,树立自信心;同时,肢体障碍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多学习心理学知识,及时为孩子做好心理疏导以及更好的教育孩子,为孩子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也帮助了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