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经典危机形成理论为基础,结合2008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新特点,目的在于研究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基本面根源和市场面形成机理。第一章危机成因的理论综述与本文的研究思路,通过查阅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综述了费雪、凯恩斯、明斯基和熊彼特等经济学大师关于危机形成机理的经典理论。借鉴Taylor和O’Connell(1985)模型的一些概念,从明斯基(1992)“资本的发展是用现在的货币去交换未来的货币”的观点出发,将其与托宾的q理论结合,构造Tobbin q和投资需求函数,最后将经常项目余额作为开放经济因素引入模型。通过建立这一简单的系统来阐述经济周期循环以及危机的基本面根源、危机的市场面机理和金融创新在危机中的作用等三个子系统在循环中的位置,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第二章危机的基本面根源——从全球经济失衡到全球经济危机,运用熊彼特长波技术周期理论揭示了第四熊彼特IT技术长波周期由“繁荣期”转变为“衰退期”,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失去了“熊彼特创新动力”的支持,是全球经济失衡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基本面根源。接着通过建立世界AD-AS模型,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用结构性失衡换取总量均衡即“失衡创造的繁荣”机制。最后从世界经济的视角,研究“失衡创造的繁荣”机制怎样通过结构性压力的累积来形成资产泡沫并通过结构性压力的释放来引起次贷危机、全球通胀和全球危机。这样,就揭示了从全球经济失衡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动态演进历程。第三章危机的市场面机理——金融不稳定性与危机的生成,通过梳理和辨析从亚当·斯密到新古典经济学派等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各主要经济学派对“经济理性人”假设的态度和其对“市场有效性命题”的观点,说明了金融市场有效性和金融市场不稳定性是一对互斥命题,而“理性人”假定是前者成立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炼和综述了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并揭示了该假说的核心实际上是对“理性人”假说的摒弃,对凯恩斯“动物精神”情绪假说的发扬,其关键变量是“市场的风险偏好”。接下来,把支持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市场风险偏好的情绪变化”通过建立“折扇模型”将其模型化并设计了适当的计量方法予以实证,实证结果支持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最后指出了金融不稳定性与危机的联系——使“稳定状态”失去“稳定基础”的就是隐藏在长期稳定背后不断膨胀的风险偏好以及由此引起的非理性行为。当泡沫大到难以维系(全球经济失衡压力的激烈释放),泡沫破裂引起的“衰退波”的破坏程度就会足够大到用“危机”来形容。第四章金融创新与危机的关系——是“推手”还是“凶手”,运用归纳总结并举例分析的方式,揭示出金融创新通过“杠杆放大效应”参与流动性的创造;通过“信息失踪效应”使市场理性被蒙蔽。因此,金融创新助推了金融不稳定性的过程,充当危机的“帮凶”。第五章余音绕梁——关于危机的反思与政策建议,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驳斥了“人民币汇率操纵论”、“全球储蓄过剩肇发全球经济失衡论”和“金融创新肇发危机论”。并提出了美国从根本上解决其经济泡沫化问题的思路;中国要彻底摆脱全球经济失衡以及经济衰退的困扰,必须进行“二次改革”的思路;各国应该加强合作,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才能减轻危机造成的危害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