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关键酶基因转水稻后代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er720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转入3a-HSD基因的水稻为试验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农艺形状及品质性状考察,以及对种植土壤中甾体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 PCR和PCR-Southern杂交证明,供试材料的明恢86基因组中整合有3a-HSD基因。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基因导入植物体内是完全可行的,且能够稳定遗传。对转基因水稻不同世代的遗传规律进行追踪,试验结果表明:转3a-HSD基因水稻T1代的遗传分离比率为2:1,T2代的遗传分离比率为3:1,T3代的遗传分离比率为4:1,说明转基因水稻在不同世代的遗
其他文献
本文以甘蓝型油菜为实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改进,并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构建了两个恢复系的DH群体。
玉米株高构成是影响玉米产量、抗倒伏性及生态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深入分析玉米株高构成性状,并对其进行QTL定位,对于株型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构建基于组合“农系110×农系531”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并对该组合的83个DH株系进行田间调查,分析控制玉米株型性状QTL位点与遗传效应,探索玉米株高构成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为玉米株高构成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和参考。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