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质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往往在各地域文学的生发期就产生了相应基因,因而对这一时期的探寻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江南文学作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学,由于众多因素的存在,学术界对于其早期的关注和研究较少,甚至可以说目前还是一个空白。本文通过对江南文学生发期进行整体研究,探求江南文学的起源、早期发展、特质、范式以及为后期文学发展提供的母题,梳理出早期江南文学的独立发展脉络,并为后世江南文学的繁荣寻找历史的逻辑与依据。本文从考古学出土的实物材料和研究成果出发,结合自然地理学、气候学等方面对古江南的研究,并运用地理环境论、人类文化学等理论研究,分析江南文学产生和形成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江南多水的环境和独立的“文化龛”,使先民保留和沿承了自然诗性的思想和审美意识,他们以歌舞娱神的“禨祥”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在诗乐舞一体的祭祀过程中产生了具有文学性质的艺术类型。随着江南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先秦时期产生了神话传说、爱情诗歌和社会劳动诗歌等文学样式,出现了季札、孙武、子游等独具特色的江南作家和作品;秦汉时期江南文学进一步生长,出现了诸多文人作家和作品,文人群体开始形成,文学类型也更加丰富和多样。通过对生发期作家和作品的梳理和探寻,江南文学在早期具有质有趋灵的自然思想、真挚委婉的情感表达和清丽流转的语言风格等文学特质,这些文学特质不仅对后世诸如山水诗、志怪小说、诗歌意象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其委婉含蓄的诗性表达方式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通过对生发期文学范式的总结与提炼,为江南文学在魏晋时期发展繁荣寻找历史性的内在动因,有助于深化对江南文学的认识和研究,甚至对中国早期文学的整体性与区域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