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我国液态奶供应中效率低下,生产库存难以满足消费需求,产、销双方相互埋怨以及供应总成本不断增加;经过配送、销售环节后液态奶质量的安全性风险增大,频繁发生的变质事件使国家和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消费者健康受到威胁;消费者对液态奶供应不满意,投诉、抱怨不断等主要问题。本论文以巴氏液态奶(下文简称液态奶)生产企业为案例,以巴氏奶生产、供应的安全、高效为目标,探讨建立液态奶中不同温度条件下以时间为变量的细菌总数增长的动态模型,运用该生长模型通过模拟液态奶配送过程中的冷链温度,预测配送时间对微生物总数增长的影响,依据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安全性风险作出评估和预测,以便事先消除因配送造成的质量隐患,减少企业事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运用ECR技术构建液态奶供应链,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组成供应链成员,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共同目标,生产商、零售商加强合作提高协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降低供应总成本。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增加了客户消费的满意度,同时企业也实现了价值链的预期目标。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以南京及周边市场液态奶为对象,对供应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借助于TR-2型智能温度记录系统对夏季南京市某品牌液态奶配送过程进行了实地调查,从配送出库、装车、运输、中转、直至配送终点的各环节中记录了液态奶温度和配送冷链的温度随时间变量增高的曲线图;同时对评价液态奶安全性的卫生指标—细菌总数进行及时取样和培养计数,对液态奶安全性在配送环节中的变化有了分析依据。通过对乳品企业20天收到的833份投诉进行统计发现,有76.7%的投诉原因是因为产品变质所致;夏季在对瓶装液态奶夜间配送供应的调查中还发现,巴氏高钙牛奶在无任何冷链措施的环境(27-29℃)中存放近10个小时的时间,其中牛奶温度在20℃以上的时间为9个时。到早晨7:00时的细菌数已达1.2×10~5,液态供应存在供应链不畅通和安全隐患。二、瓶装液态奶选择在5℃、10℃、15℃、20℃、25℃、30℃温度条件下,每间隔3h或6h对液态奶分别取样,进行细菌数培养和酸度滴定,一直取样到样品滴定酸度超过20°T或样品凝固变质。根据培养计数结果获得某时间段细菌数增量及某时间点的细菌总数,同一温度参数下以不同时间点细菌总数N的对数(1gN)为Y轴,以时间变量为X轴,建立细菌总数增长的动态模型。在温度参数一定时,细菌总数增加与时间成正比,时间长则细菌数量增加;时间参数不变时,温度越高则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越快,细菌总数增加也越快。温度参数为5℃、10℃、15℃时,如果初始细菌数控制较好(<100cfu/ml)在保质期48h内的细菌总数指标符合标准要求;而当温度参数20~30℃时细菌增长速度加快,细菌总数呈明显增长趋势,配送时间超过10h时液态奶存在的安全性风险较大。按照国家标准GB5408.1《巴氏消毒奶》规定,液态奶滴定酸度超过18°T或细菌培养计数超过30000cfu/ml即为不合格液态奶,运用细菌生长模型以液态奶安全为原则对液态奶供应的冷链条件、供应距离、配送时间、货架期进行预测和指导,评估未来活动可能导致的风险,减少对企业和消费者的损失或危害。三、生产商、零售商(批发商)、消费者组成液态奶供应链成员,运用ECR技术构建液态奶供应链模型。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供应链中流通顺畅,所有成员间做到信息共享,的液态奶需求信息通过EDI技术快速传递到各成员信息系统,缩短了生产决策部门对消费订单响应的时间,物流部门迅速做好配送的准备工作,提高配送的准确性和速度;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技术使液态奶供应商快速地不间断补货成为可能,减少供应商的库存准备和销售点的品种短缺,零售商运用商品贡献度综合评价法可以使商品的获利能力得到提高,最终,供应链总费用降低而销售额和获利能力却得到增加;最后运用基于时间变量的配送线路优化模型对某单位液态奶配送线路进行优化,提出了以保证液态奶保鲜时间为前提变量,出动最少车次的配送线路优化。运用ECR模型进行生产决策,可以使液态奶库存率或销售退货率低于10%以下,通过分析在超市销售的5个液态奶单品,找出商品贡献度最大的A类和贡献度最小的D类,将营销重点集中在高销售率的A类,从而提高销售业绩;通过配送线路优化仅出动2车次调度在保鲜时间内完成配送任务,比原来少安排1个车次调度,而不会出现上述液态奶在供应环节停滞达9个小时。使液态奶安全和快速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减少供应链库存,降低供应总成本,以获得供应链营利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