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保罗·萨特,生于1905年,逝于1980年,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鼓吹者之一,他一生都拒绝接受任何奖励,其中就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更多时候萨特是以一名存在主义哲学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20世纪40年代初,萨特提出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的确立正值饱受德国法西斯蹂躏的欧洲解放在望的时刻,它适应了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抽象自由的渴求,因而风靡一时。在战后10年间,其影响波及整个西方世界的知识阶层。萨特在研究存在主义哲学时以“存在先于本质”为基本命题,主要研究人之所以能同动物根本上区别开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先是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然后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活动创造自己的本质。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是十分重视对人的研究的,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都是以人作为出发点,但萨特所研究的人往往都是抽象意义上的个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特自愿参加到战斗中去,反对法西斯,但很不幸,萨特成为了战俘。但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萨特依然进行着哲学研究,直到1943年,萨特发表了《存在与虚无》这本存在主义哲学领域内的哲学巨著,从此享誉了哲学界。五六十年代以来,萨特的思想轨迹已经逐步的向马克思主义方向转变。虽然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现在还年轻,并且永远不会被超越,因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但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停滞了,它需要发展和更新。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停滞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地带有一块人学空场,对人存在排斥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不能够将其哲学理论的基础即人本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当中去的话,马克思主义就会变成一种非人的哲学。因此,他认为有必要将存在主义中关于人的思想融合到马克思主义中去。基于这样一种原因,萨特构建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意图用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但事实上这两种思想一经结合,其内部的矛盾对立就凸显了出来。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基本哲学理念为理论基础,研究萨特所构建的存在主义的马克主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在西方哲学史上所引发的关注也是轰动一时的,但由于其内部的理论与我们一直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最终仍逃不过时代的审判。本文的第一部分阐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念,对这一部分的论述奠定了我们了解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对这一部分的阐述有助于我们了解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分歧,为我们对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反思添石铺路。本文的第三部分就是对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反思,阐述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对立,以及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的本质的不同以及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意义。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主义中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只不过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产生了偏差或者太过于极端化。所以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要避开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消极部分,科学的借鉴,把握好尺度,以求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