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文献现状,分析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合理选择及应用治疗措施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KN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PubMed等电子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和比较1993至2013年以来有关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改良Jadad文献质量评价表,数据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Manage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共计2694例患者,研究质量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无效性合并的效应量检验:RR=0.15,95%CI为[0.12,0.19],治疗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无效性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Z=15.8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平均心率合并的效应量检验:WMD=6.21,95%CI为[5.66,6.75],治疗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平均心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Z=22.4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心率合并的效应量检验:WMD=9728.97,95%CI为[7265.14,12192.81],治疗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心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Z=7.7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窦房结恢复时间(sinus node recovery time,SNRT)合并的效应量检验:WMD=-89.34,95%CI为[-171.54,-7.13],治疗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SNRT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Z=2.13(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1篇文献中11篇提及不良反应,占35%,其中2篇文献描述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8篇文献表明了不良事件的例数和症状,但未采用统计学分析,1篇文献只描述了不良反应症状。结论:1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在降低临床治疗无效性、改善平均心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心率及SNRT方面有一定疗效,但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仍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果;2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有待提高,对样本量估算、盲法、隐蔽分组、组间均衡性、退出与失访、统计学方法等方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3提及不良反应的文献数量较少,且内容简单,为提供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证据,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记录中药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