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对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效能,以期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促进临床管理路径。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三种超声成像技术诊断为TI-RADS 4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2例。经纳入排除标准、图像质量筛选并且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共纳入68个病灶。男性12例,女性50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5.8±10.8)。所有常规超声、CEUS及弹性成像检查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定性分析甲状腺TI-RADS 4类结节的增强时间、增强程度、增强形态以及弹性成像杨氏模量等参数。以穿刺或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三种不同超声诊断路径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68个TI-RADS 4类病变中,病理诊断良性45例(66.2%),恶性23例(33.8%)。在常规超声中,以TI-RADS 4c为诊断标准,良恶性结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声造影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增强特征有:增强程度、增强形态、增强速度(P<0.05);良恶性结节在廓清时间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963)。其中慢进、不均匀、低增强是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结节主要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良性结节中慢进、不均匀、低增强占比分分别为74.41%(32/43)、62.79%(27/43)、55.81%(24/43),恶性结节中慢进、不均匀、低增强占比分别为56%(14/25)、72%(18/25)、88%(22/25)。在剪切波弹性成像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杨氏模量值有最大值、均值、最小值(p<0.05)。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所有杨氏模量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良性结节最大、平均、最小杨氏模量值分别为(38.00±12.45)kPa、(23.69±7.49)kPa、(13.61±3.75)kPa,恶性结节最大、平均、最小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9.74±26.52)kPa、(34.37±21.09)kPa、(19.51±15.80)kPa。SWE单独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杨氏模量最大值、均值、最小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20、0.554(P<0.05),Emax用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其最佳截断值为44.8kPa。2、单独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超声造影、剪切波弹性成像时,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PPV、NPV分别为61.5%、96.6%、68.4%、96%、65.1%;66.7%、96.9%、80.8%、96%、72%;78.6%、92.5%、86.8%、88%、86%;HRUS与CEUS、HRUS与SWE、CEUS与SWE联合诊断时,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分别为79.3%、94.9%、88.2%、92%、86.1%;88%、93%、91.2%、88%、93.2%;78.6%、92.5%、86.8%、88%、86.1%;并联时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为91.7%、93.2%、92.6%、88%、95.3%。对比发现,多模态超声技术联合时定性诊断TI-RADS 4类结节的价值更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均大于单独检查(常规超声0.791、超声造影0.815、弹性成像0.850)。结论多模态超声技术可提高TI-RADS 4类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在临床诊疗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