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市部分职业女性职业压力的现况调查,旨在分析职业总压力及其四个维度在年龄、性格倾向、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类型、值夜班次数、任职时间、睡眠时间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的差异,以探索女性职业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女性职业压力应对状况并探讨应对方式与职业压力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借此多角度、全方位的对职业女性职业压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多数职业女性调整身心状态、缓解压力、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按照职业女性文化程度低、中、高三层选择工厂女工人、医院女护士、高校女教师三个职业,随机选择工厂、医院和学校,然后在相应单位整群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12月1日~2013年3月31日。全部资料运用数据库管理软件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采用PASW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ɑ=0.05。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女性职业压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参与调查的苏州市职业女性的职业压力总体情况:1772名调查对象总压力的标准化平均得分为2.12±0.44,大部分(82%)处于高压力界值水平以下,职业压力总体水平适中。各维度得分高低依次为:职业生涯发展、工作本身因素、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人际关系。2.影响女性职业压力可疑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格倾向、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类型、值夜班次数、任职时间、睡眠时间的职业女性职业压力得分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21~30岁和41~50岁年龄组的总压力(2.14±0.44、2.13±0.44、2.11±0.41)较大,51岁及以上和20岁及以下年龄组总压力(2.03±0.43、1.85±0.37)较小;外向型性格女性职业压力低于内向者;大专和研究生学历女性总压力高于本科和高中及以下学历女性;离异女性总压力高于已婚者,已婚女性总压力高于未婚者;不同工作类型间,女护士总压力高于高校女教师,高校女教师总压力高于女工人;从值夜班次数看,不值夜班女性总压力最低,值夜班6~10次组总压力最高;不同任职时间分组中,以工作1年内女性总压力最低,5~10年组总压力最高;睡眠时间方面,日均睡眠不足6小时的女性职业压力最高,超过9小时组职业压力最小。3.职业压力各维度及总压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本身因素维度职业压力,随年龄增大而发生的风险降低;外向型性格女性工作本身因素维度职业压力发生风险低于内向型女性;而随值夜班次数增加工作本身因素压力增大;随日均睡眠时间增加工作本身因素压力降低;与女工人相比,女护士该维度职业压力增大的风险是女工人的2.33倍。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维度的职业压力方面,外向型性格女性发生该压力风险低于内向型女性;与女工人相比,高校女教师该维度职业压力增大的风险是女工人的3.73倍,女护士是女工人的1.80倍;日均睡眠时间多、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人群该维度职业压力较低;而随值夜班次数增多、消极应对方式的增多压力逐渐增大。人际关系维度的职业压力方面,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外向型性格女性低于内向型女性;与女工人相比,高校女教师该维度职业压力增大的风险是女工人的1.90倍;随日均睡眠时间增加、积极应对方式的增多压力降低;而随值夜班次数增多、工作年限增加压力以及更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逐渐增大。职业生涯发展维度的职业压力方面,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外向型性格女性压力低于内向型女性;与未婚女性相比,已婚女性该维度职业压力增大的风险是未婚女性的1.39倍;与女工人相比,女护士该维度职业压力增大的风险是女工人的1.34倍;且该维度职业压力随值夜班次数增多、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日均睡眠时间增加而降低。总职业压力方面,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外向型性格女性总压力低于内向型女性;与未婚女性相比,已婚女性总压力增大的风险是未婚女性的1.53倍;与女工人相比,高校女教师总压力增大的风险是女工人的2.44倍,女护士是女工人的3.19倍;且总职业压力随值夜班次数增加而升高,随日均睡眠时间增加、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而降低。4.女性职业压力的应对方式:职业女性使用频率最多的应对方式为解决问题(平均分3.17),其次为寻求支持(平均分2.97),第三位的是忍耐(平均分2.87),而自我安慰(平均分2.85)、逃避(平均分2.50)使用较少。研究结论1.本研究调查对象中,高职业压力人数占18%,低职业压力人数占82%。2.苏州市职业女性,不同年龄、性格倾向、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类型、值夜班次数、任职时间、睡眠时间人群的职业压力存在一定差异。3.女性职业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性格倾向、婚姻状况、工作类型、值夜班次数、睡眠时间及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4.职业女性中,年龄较小人群、内向型性格人群、已婚人群、女护士、值夜班次数多的人群、睡眠时间短的人群、较少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的人群是职业压力干预的重点人群。5.本研究中,职业女性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应对职业压力频率较高,而消极应对方式使用频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