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投资行为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未来成长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来说,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到企业的融资决策和股利政策;从宏观层面来说,企业的投资行为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经济运行状况。我国近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投资行为,但同时也出现了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房地产行业成为各类企业竞相投资的目标,出现了过度投资现象,一些传统行业也存在着过度投资和资源浪费的现象,而像环保、高新技术和新能源行业就明显的投资不足。因此,在全球资源都非常紧张的今天,如何防止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以银行关系为切入点,以社会资本理论、关系型融资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自由现金流假说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了银行关系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银行关系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实证模型,选取2007-2012年的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证两者的相互印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一是我国的民营上市中普遍存在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这两种现象,并且投资不足现象更为严重。二是银行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替代机制,的确能够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三是银行关系能够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改善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与没有银行关系的民营上市公司,有银行关系的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行为要更少。所以,从总体上来说,银行关系能够解决由股权代理冲突和债权代理冲突所带来的企业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现象,能够通过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间接降低企业的两类代理成本。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展望。本文的研究为银行关系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证据,也为民营上市公司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