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分娩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影响,分析不同部位子宫肌瘤自然分娩的可行性,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36例。根据患者肌瘤部位、大小、数量及患者因素进行不同的分娩方式选择,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下患者出血量等指标。并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无子宫肌瘤分娩者130例为对照组,分析肌瘤对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及剖宫产分娩者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变化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 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中,肌瘤位于子宫下段(包括宫颈肌瘤)者共8例,子宫肌瘤位于宫体(包括宫底肌瘤)者共127例,子宫肌瘤位于宫角者共1例。子宫肌瘤位于浆膜下者共4例,位于粘膜下者共2例。子宫肌瘤>5cm者共57例,子宫肌瘤≤5cm者共79例。 2.子宫下段肌瘤(包括宫颈肌瘤),剖宫产者8例,顺产者0例;子宫体肌瘤(包括宫底肌瘤),剖宫产者66例,顺产者58例,晚期流产者2例,引产者1例;宫角肌瘤,剖宫产者1例,顺产者0例。 3.子宫肌瘤>5cm者,剖宫产者共32例,顺产者共23例;子宫肌瘤≤5cm者,剖宫产者共43例,顺产者共35例。 4.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5cm者术中平均出血307.4±30.09ml,子宫肌瘤5-8cm者术中平均出血346.4±26.96ml,子宫肌瘤≥8cm者术中平均出血550.0±112.1ml,子宫肌瘤≥8cm者与肌瘤≤5cm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5-8cm者与肌瘤≤5cm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位于宫体(含宫底)者术中平均出血316.1±20.59ml,位于子宫下段(含宫颈)者术中平均出血781.3±206.6ml,位于宫角者术中平均出血600ml,后二者与肌瘤位于宫体者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阴道分娩者中,子宫肌瘤≤5cm者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215.6±5.775ml,子宫肌瘤5-8cm者平均出血374.6±72.82ml,子宫肌瘤≥8cm者平均出血240.0±22.97ml,子宫肌瘤5-8cm者与肌瘤≤5cm者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8cm与肌瘤≤5cm者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子宫肌瘤≥8cm者样本数较小及产后宫缩剂欣母沛的使用有一定关系。 6.研究组阴道分娩者中,初产妇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88±35.43ml,对照组初产妇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10.4±6.372m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产妇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初产妇产程平均时间和两组经产妇产程平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剖宫产术中,两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变化及术后住院时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子宫肌瘤的部位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可能有直接影响,无子宫下段或宫颈部位阻塞产道的肌瘤存在,且无产科因素的剖宫产指征存在时,可以选择阴道试产。 2.子宫肌瘤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其中如有梗阻产道的肌瘤存在时建议行剖宫产分娩。 3.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对阴道自然分娩产程时间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组无产钳等难产发生。 4.子宫肌瘤大小与出血量具有相关性,随着肌瘤的增大,分娩出血量可能增加,尤其在剖宫产术中。且位于宫颈、子宫下段的大肌瘤在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位于宫体或宫底者。 5.在剖宫产术中可以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但需根据肌瘤的部位、大小及患者是否有其它高危因素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