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研究SD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术后外周血胆红素及肝脏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变化。探讨大鼠MRP2蛋白的异常表达对胆红素排泄的影响及与梗阻性黄疸器官功能损伤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年SD雌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建立假手术(SH,n-30)、梗阻性黄疸(OJ,n=30)、胆汁内引流术(ID,n=30)模型。第一次手术OJ组及ID组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SH组仅分离胆总管,饲养七天后,第二次手术ID组建立胆汁内引流模型,而SH及OJ组仅分离胆总管。于第一次术后3、5、7天留取SH组及OJ组血液标本及肝脏组织标本,于第二次术后3、5、7天留取ID组及OJ组血液标本及肝脏组织标本。检测比较各组动物血清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组MRP2蛋白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在正常肝脏组织MRP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三组大鼠动物模型。在胆总管结扎术后3、5、7天时,OJ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6.62±8.65,227.00±8.36,225.38±5.56),第二次术后第3、5、7天后时,ID组血清胆红素(55.16±5.01,20.58±6.16,5.34±0.48)持续下降,而OJ组(234.74±10.14,236.22±11.08,236.34±10.63)血清胆红素持续保持较高水平。ALT、AST等酶学指标也呈相同变化。SH组肝脏病理检查显示正常肝小叶结构,胆总管结扎后肝脏汇管区、小叶周边可见新生小胆管样上皮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原有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有少量脱落现象及肝细胞的坏死灶。OJ组第二次手术7天后,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胆管增生明显,肝脏出现大片状坏死出血灶,细胞组织无结构。ID组胆肠吻合术后可见肝细胞增生,肝小叶结构逐渐恢复正常,汇管区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仍可见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胆总管结扎术后3、5、7天时,大鼠肝脏MR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组,呈持续性降低(OJ VS SH, P<0.05),第二次手术后,OJ组MRP2蛋白低水平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胆肠吻合术后ID组MRP2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ID VS SH, P<0.05)。结论:大鼠胆道梗阻早期肝脏即发生明显损害,机体可产生一定的代偿以改善肝功能,但持续存在的胆道梗阻最终导致肝纤维化,肝脏功能衰竭,甚至导致MODS的发生。MRP2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术后胆红素水平的高低有显著的相关性,梗阻性黄疸大鼠MRP2蛋白在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胆红素表达水平升高,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排泄障碍,导致或进一步加重机体的高胆红素血症,从而加重对肝脏功能及器官的损害。而胆肠吻合术后MRP2蛋白在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胆红素表达水平下降,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所以MRP2蛋白在对胆汁中胆红素的排泄及肝脏的保护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